走訪當今中國制造業企業,你會有兩個發現:1、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大力發展信息化;2、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集中上馬各類管理軟件。毋庸置疑,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業企業開始覺醒,“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及至中國創造轉變",已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已開始在中國制造業企業中落地、開花。但中國“智”造非一蹴而就,它牽扯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而助力中國“智”造的軟件工具更是種類繁多,SPC軟件便是其中之一。
提到SPC,不少人會覺得很陌生,作為統計過程控制的英文縮寫,它利用統計方法對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分析控制,從而降低產品品質變異率,幫助生產企業達成生產品質保證及減少報廢和浪費、提升企業利潤率。在1924年,美國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在工業生產中使用SPC方法代替事后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時,恐怕想不到,日后這一理論工具會發展成為全球五大質量管理工具之一。尤其是二戰后的日本,借力于SPC工具在其工業界的大力推廣應用,日本的產品質量迅速崛起,以致“日本制造”成為了高品質的代名詞,撼動德國制造,狂掃美國市場。而此時,制造業的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SPC工具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只要認真使用、堅決貫徹SPC使用理念,它帶給企業的將不僅僅是高額利潤那么簡單。
在信息化席卷全球的今天,當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的時候,SPC軟件工具也在中國制造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2月25日,由美國質量學會、盈飛無限中國雙方聯合主辦的《新十年“中國智造與SPC應用”發展趨勢》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全球排名第一的實時SPC解決方案提供商盈飛無限國際有限公司的全球發展總監Matt Tweedy先生便與大家共同分享了《新十年全球制造業質量管理工具應用及發展趨勢》,并提前向大家展示了當今國際最先進的SPC軟件工具——“按需ProFicient (即,ProFicient-on-Demand)”的精彩功能及應用。
據Matt Tweedy介紹,傳統的SPC軟件產品固然可以幫助生產制造業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品質管控和分析,但是如何將管控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則是所有制造業企業需要面對的嚴峻問題。而此時,實時的SPC軟件解決方案則顯示出了它獨特的優勢。它擺脫了傳統SPC軟件在生產過程控制中的滯后性,不論是一線員工還是坐在辦公室的經理,所有與生產制造相關的人士都可以通過小小的電腦屏幕即時發現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從而有效避免了人為修改數據、延期發現產品超差等企業生產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給大家展示的最新SPC軟件——ProFicient-on-Demand,則在原有的實時SPC軟件基礎上,進一步弱化了對制造業企業IT基礎設施的依賴,讓企業可以將精力更好地聚焦在實際的制造本身。尤其對于IT設施發展相對不完善的絕大部分中國制造業企業來說,這一軟件的應用不失為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降低成本的絕佳選擇。
Matt Tweedy說:“未來的中國制造業一定要以品質取勝。而這個品質不能僅靠我們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監控、檢測。”在Matt Tweedy看來,人力、時間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對于一個正常運轉的制造業企業來說,損耗的不僅僅是原材料成本。還有人力與時間成本。所有的這些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制造業企業的效率與產品品質。當前,絕大多數中國制造業企業還僅僅停留在制造的階段,而由制造向“智”造轉變的過程中,使用正確的軟件工具,幫助企業有效挖掘“隱性利潤”、杜絕不規范的人為因素、保證信息銜接的連續性都可以助力企業的生產更加智慧化,切實實現中國“智”造。
推薦閱讀
報告中還引用了蘋果公司亞洲科技研發團隊的言論:“iPad2的超薄觸控屏幕的產量有限。與技術問題相比,這更多是一個生成流程上的問題。如果改善生產流程的話,產量自然會提升上去。” 北京時間3月1日凌晨消息,根據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PC:卓越工具助力中國“智”造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