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湖北的小付在過完春節后沒有登上前往廣東的火車,新的一年里他打算留在家鄉找找機會,而不愿再回到東莞的廠子里。“雖說我們的廠子也是一個大廠,但沒完沒了的加班實在讓人受不了,何況錢還不怎么多,去年都沒有加薪。”小付這樣向記者解釋道。超時工作、薪酬過低,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外來務工人員放棄珠三角、遠離代工廠的理由,而最近爆出的蘋果代工廠員工中毒事件以及去年轟動性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更是讓不少后來的打工者望而卻步。是什么原因讓昔日輝煌的IT代工業變成了“血汗工廠”的代名詞呢?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現狀:毫無議價權的代工業
在“蘋果中毒”、富士康跳樓等事件中,最吸引媒體眼球的無疑是這些躋身世界500強品牌。在眾多的報道中,品牌廠商對于代工廠施加的巨大成本壓力都被視為助推代工廠忽視員工福利、非法延長員工工作時間、額外增加員工心理壓力的關鍵性因素,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的確可以這么說。”在廣州花都區的一家代工廠老板給予了記者肯定的答復,他的小公司主要為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品牌代工手機背殼等非關鍵性零件。
該老板告訴記者,以手機代工行業為例,目前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在少數知名的全球性品牌手中,這意味代工廠的訂單也掌握在他們的手中,要想獲得大訂單,不僅要有質量保證,還需要有足夠的效率、盡可能低的成本。“尤其是這幾年手機變得越來越像快速消費品,同質化競爭很嚴重,品牌廠商要想沖量就只能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和壓低市場價格,這些市場壓力最終還是會轉嫁到代工廠身上。”據該老板透露,為了能夠獲得大品牌的訂單,代工廠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有時候報價能夠低上幾分錢就能獲得大單,可是價錢低了,廠子的利潤自然也就少了,為了不虧錢,老板們只能從員工身上把利潤找回來。“所以員工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深圳戰國策分析師楊群也告訴記者,議價權的喪失是目前IT代工業最為被動的地方,因為不直接面向客戶,代工業在和品牌商的談判中本來就位于下風,原來行業景氣的時候,品牌商眾多代工廠還可以討價還價一番,但現在品牌高度集中情況則完全不同了,品牌商占據了絕對的主動,代工廠從品牌商訂單那里獲得不了足夠的利潤,只能到生產環節找利潤——— 例如盡可能減少材料成本、員工成本等,如此一來員工超時工作,以更便宜的正乙烷代替酒精等種種忽視員工健康的事故才會不斷上演,甚至愈演愈烈。
惡果:終端產品只剩價廉物美要看運氣
喪失了議價的主動權,進而喪失足夠的盈利空間,不僅使得IT代工行業的員工在健康、福利、安全生產等方面不斷出現問題,對于IT消費市場也在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山寨手機行業之所以在中國能夠崛起,就跟代工行業的生存環境惡化有著不小的聯系。”楊群告訴記者,當年國產手機的一度崛起曾經帶動了大量相關代工企業的出現,但是后來在和洋品牌的較量中,國產手機告負,也讓這些代工廠失去了訂單,只能漸漸走向了山寨之路。雖然如今中國的山寨手機在國際市場名聲大噪,但卻并沒有創立起真正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反而因為其逐利本性為手機消費者留下了不少隱患。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被美國一個陪審團責令向其競爭對手甲骨文(ORCL)支付13億美元賠償金的SAP(SAP)向法官提出請求,要求進行一次新的審判,或是將賠償金削減至不超過4.078億美元。 北京時間2月25日凌晨消息,被美國一個陪審團責令向其競爭>>>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