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蘋果公司在華供應商因工作環境導致員工中毒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向在危機面前表現積極的保險公司并沒有對此次事故買單。“蘋果事件”折射出雇主責任險在國內市場的缺位。
有媒體報道,蘋果公司近日發布報告承認其在華供應商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并且有101名員工被確診中毒,企業可能要為此支付大量的賠償金。且不論蘋果在華供應商的工作環境是否合規,企業遭遇此類危機如何減少損失呢?在風險事故中一貫表現積極的保險能否發揮作用?
事實上,國外企業在遭遇此類事件首先利用的是金融工具——保險中的“雇主責任險”對受害員工進行賠付,以減少企業損失。
資料顯示,雇主責任險其中一條責任就表明,根據雇用合同或有關勞工賠償法規,雇主對其所雇用員工因患有與專業有關的職業性疾病,導致傷殘或死亡時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雇主責任險在國外的發展歷史已很久,投保率極高,早在2004年英國企業的投保率就高達90%以上。
有關專家表示,如果蘋果在華供應商投保雇主責任險,完全有可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付。然而在“蘋果事件”發生后,并沒有哪家保險公司對這一事件啟動賠付計劃。一位外資保險公司人士指出,絕大多數國內企業并沒有意識到會遭遇這樣的風險而去投保雇主責任險,“蘋果事件”并非個例。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雇主責任險引入國內,但長期受到冷落。記者統計發現,盡管目前蘇黎世保險等外資財險公司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洋財險、陽光財險等中資財險公司均推出雇主責任險,但這一險種市場占有率極低,且保費占比微不足道。一家中資大型財險公司數據顯示,去年雇主責任險保費收入在公司保費收入中僅占1%。
針對國內雇主責任險市場的不溫不火,蘇黎世保險專家介紹,國內法律環境仍不完善,企業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導致這一局面的產生,而國外對此類責任事故懲處較嚴,一場因雇主責任導致的賠付完全可以讓一個企業破產,企業可借助雇主責任險來化解風險。
一項對企業主的調查顯示,國內企業多有投機意識,多數認為員工傷殘、疾病、身故等事件并不可能每年發生,如果將幾年不投雇主責任險積累省下的保費用于賠付很可能更劃算。“目前企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往往忽略了安全意識。”上述蘇黎世保險專家介紹,國企、私企的風險意識明顯弱于外資企業,雇主責任險在國內東南沿海占有率明顯高于內地,廣東、上海占有率明顯高于北京。
北京一位企業主認為,企業投保了工傷保險,再投保雇主責任險屬重復投保。不過,工傷保險與雇主責任險仍有明顯的區別,工傷保險屬于強制性保險,賠付有一定限額;而雇主責任險屬商業保險,一旦出險,企業主可免除承擔任何經濟責任。保險專家呼吁,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增加安全意識,并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來為企業服務。
商報記者 崔啟斌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諾基亞與微軟締結婚約,并不在于雙方感情甜蜜,瓜熟蒂落,而在于各有各的盤算。微軟希望借諾基亞廣闊的市場基礎,挽救奄奄一息的windowsmobile,抵御谷歌凌厲的攻勢。諾基亞早就把槍口對準了iphone和android,希望wi>>>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中毒門”事件折射雇主責任險缺位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