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軟件行業里面,流傳著這么一條“潛規則”,無論企業的規模有多大,銷售業績有多靚麗,業務覆蓋面有多廣,都很難走出人均產值30萬元的瓶頸。原因在什么地方?這點相信即便是圈內人士也很難解釋得清楚,畢竟在外界看來,軟件行業應該是一個低成本高利潤的行業。
在這里,我們暫且不必去深究軟件行業的人均產值到底有多少,也沒有必要去用這個人均產值來給國內的軟件企業進行一個排名,因為,在所有的行業里面,幾乎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占據領頭羊位置的企業未必能穩居首位,位居第三以后的企業也未必沒有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可能。
不過,對于軟件行業如何趁勢發展,抓住產業的機遇,卻是我們目前所應該關注的。早在2000年,國務院就印發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在過去的十年間,也正是基于這種政策的利好,國內軟件產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在此期間,我們也可以看到行業一些的縮影,譬如,用友軟件就從一個單一的財務軟件轉型為管理軟件企業,不僅在業務范圍明顯增長,在企業規模上也迅速擴張。
而如今,國內軟件產業又迎來新的十年,在此情況下,國務院又一次印發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這無疑對軟件產業發展環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我們可以注意的是,在過去的十年當中,盡管國內軟件行業發展相當迅猛,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個缺陷,就是過于集中在國內市場的拓展,對于全球化潮流所帶來的機遇并沒有較好地把握。也就是說,國內絕大多數軟件企業大都沉迷于吸收外來技術,而沒有將業務輸出當成是重點的拓展工作之一。
這點似乎也成為了國內軟件產業發展的一個需要突破的重點,并在國務院最新引發的通知當中找到引導政策,既是國家將支持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營銷網絡和研發中心,推動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同時,大力發展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按照計劃,商務部要會同有關部門與重點國家和地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采取綜合措施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創造條件。
在這里,“走出去”與“出口”兩個
推薦閱讀
諾基亞上周五宣布與微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以微軟WindowsPhone軟件取代其塞班操作系統,向純粹硬件制造商轉型。奧利拉說:”基于Windows系統的諾基亞手機2012年起將投放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密國內軟件業怪象:人均產值30萬是瓶頸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