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悉蘋果的兩位創始人喬布斯和沃茲,但很少人知道Mac電腦之父Jef Raskin。Jef Raskin是孕育出蘋果電腦劃時代產品Macintosh的電腦界面專家,在他的指揮下,一個小團隊的人集合到一起,來將他的概念轉化成現實。這最終導致了Macintosh的出現。“他在Macintosh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項目的發起人,因此沒有他就沒有Macintosh。”一個早期Mac團隊的成員Andy Hertzfeld表示。可惜Jef Raskin在1981年與喬布斯鬧翻,次年離開了蘋果公司。兩年后Mac面世,徹底改變了電腦世界。
最近Jef Raskin的兒子Aza Raskin翻看到父親留下的一些舊文件,正好看到父親在1981年2月16日寫的工作日志,詳細講述了Macintosh的起源。Aza撰文稱:“看完父親的工作日志,我很震驚。蘋果如今堅持的許多核心原則其實早在Macintosh面世的三年前就已經確立。這些原則對于我們理解蘋果文化和我們何以擁有 iPhone、iPad、App Store封閉式體驗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Jef Raskin在工作日志寫道:“由于不知道顧客的電視機或顯示器的長寬比和線性,我們不可能在Apple II或III編寫一個可繪制高分辨率圈的程序。”這正是谷歌Android如今面臨的問題。在1981年即使是蘋果,創新的想法就是擯棄Apple II的基石擴展性,換來由始至終的用戶體驗。
“大規模銷售軟件的秘密是大范圍統一軟硬件基礎。”
“Macintosh不設計外設插槽,這樣顧客就不需要打開電腦內部(但提供外部端口)。再者,Macintosh應該有固定的內存大小,這樣所有的程序方可運行。屏幕、鍵盤和大容量存儲器(還有,我們希望打印機)能內置到Macintosh,這樣顧客購買電腦就能獲得真正完整的系統,我們也能控制字符和圖形的外觀。”
我們還看到,Jef的觀點是蘋果的創新優先于向后兼容性這條核心原則的雛形。“Apple II/III的系統已經失敗。我們不能倒回去再簡化它,我們只能向前看。”這與微軟的原則截然不同,微軟無論如何都要維護向后兼容性。蘋果寧愿擯棄陳舊鼓勵創新,使其反應敏捷,能夠解決創新者兩難的困境。
繼續引用Jef的工作日志:“蘋果的另一個概念是‘小處著眼’。64K字節和一個大容量存儲器能夠做些什么,我們還沒有開始達到極限。要想將項目從萌芽轉變成大型、高成本和耗時的努力,堅持這些極限顯得尤為重要。”
“當我第一次與喬布斯和沃茲在蘋果成立的車庫交談時,我主張Apple I(以及后來的II)需要在鍵盤和屏幕設計大小寫。那時他們強烈反對,而如今他們多少有些后悔當時的態度。”
“無需多大的想象力也能看到,便攜式電腦將能打開整個全新的應用領域,而且能再次讓蘋果步入未經開發的尚未成熟的市場。”
“蘋果一直與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有聯系,我反復提醒蘋果應注意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思維方式,令人欣慰的是,蘋果注意到了,而且最終將LISA的許多軟件建立在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成果之上。”
從Jef的日志我們可看到,當時關于通用訪問計算的創意已經成型:“最初的創意是讓文字處理程序直接訪問計算機能力,無需離開文字處理環境。研究表明,多層次體系顯然比單層次體系要復雜得多,更容易混淆。iPhone尤其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過去數天媒體一直在關注諾基亞與微軟之間的合作關系,但絲毫沒有提到微軟的消費電子自有品牌Zune,是的,微軟正在考慮將這個品牌“殺死”。 過去數天媒體一直在關注諾基亞與微軟之間的合作關系,但絲毫沒有提到微軟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