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與MITRE公司日前共同宣布,雙方科學家、工程師合作,已經制造出了全球首顆“可編程納米處理器”。根據他們本周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描述,這款原型處理器代表著用合成納米級元件組裝復雜計算電路上重大突破。同時,該處理器還擁有可編程特 性,可以實現加減乘除以及鎖存等基本數學邏輯運算。
哈佛大學負責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Charles M. Lieber表示,這項工作代表著自下而上方式制造電路技術在復雜性和功能上的一次飛躍,證明了這種與目前商用處理器制造方式截然不同的方法,未來可以用 于有效的制造納米處理器以及其他集成系統。
該芯片包含多個“瓦片”式的模塊,每個模塊包含496個可編程晶體管,全部由10納米厚度的鍺納米線構成。此次研究展示的成果就是用這些“瓦片”設計、搭建和使用可編程芯片,其可復制性、可擴展性與傳統的半導體制造方式截然不同。
研究者表示,過去10到15年中,科學家們一直都在試圖用納米線、碳納米管或其他納米結構打造哪怕最基本的電路。但由于單個納米結構的差異性,這種努力一直難以成功。如今的成果則證明了這種自下而上的搭積木方式可以用于制造未來的電子設備。
此類納米處理器的一大特色即低功耗和非易失性,一旦納米線晶體管經過編程,不需要施加任何電壓就可保持信息的存儲。未來,這種簡單、低功耗、專用型的納米控制器可用于微型嵌入式系統、生物醫藥設備等。
不過,這樣的新概念納米處理器短期內還很難與傳統半導體制造技術相競爭。該原型芯片單個晶體管的面積為1.9平方微米,是32nm CMOS技術制造芯片單個晶體管0.09平方微米面積的20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項目負責人Charles M. Lieber外,《自然》雜志這篇論文來自哈佛大學的另外四位作者均為華人或亞裔,分別是三位博士Hao Yan、SungWoo Nam和Yongjie Hu,以及一位在讀博士Hwan Sung Choe。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財政部在通知中稱,財政部將扣繳青島海爾家電下鄉全部履約保證金30萬元,青島海爾須在收到通知后10日內,將30萬保證金就地上繳中央國庫。同時財政部責令其限期整改,對重慶市下屬企業和銷售網點進行全面檢查整頓。 財>>>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