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稱,2010年臺積電有史以來,營收和獲利最出色的一年,張忠謀讓臺積電從停滯不前,變成一只靈活的大象。以下為臺灣商業周刊原文:
這個農歷年,臺積電宣布停止歲修。
新竹科學園區里的超大型晶圓廠(千兆工廠)里,訂單已經滿載,這是臺積電有史以來最豐收的一年。
一月十日,臺積電公布自結營收,2010年,臺積電營收為四千一百九十五億元,是公司成立以來最高。德意志銀行研究報告分析,臺積電2010年稅后凈利將達一千五百九十一億元,不但直逼臺塑四寶四家公司一年稅后凈利一千七百億元的水準,更打破臺積電有史以來的紀錄。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一月十九日,臺積電爆出八萬七千張巨量,股價收在七十八元,就在這一刻,臺積電市值站上兩兆元,成為臺灣市值最高的公司,“大象也會跳舞,“一位外資法人觀察。
臺積電正在全速運轉,不但產能利用率沖破100%,毛利率站上50%,去年員工人數更突破三萬三千人,比2009年增加近一萬名員工。
第一步:增加資本支出,緊抓訂單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2009年重掌軍旗的第二年,三大策略,終于讓全世界見識到老將的威力。金融海嘯發生后,臺積電上上下下擰緊水龍頭,節約成本;張忠謀回任之后的第一步,踩下油門:大幅擴增資本支出,不讓對手有任何機會拿下訂單;第二步,增加產品線:除了邏輯晶片(集成電路),強化了七個領域;第三步,活化資產:除了最先進制程持續領先,更讓六吋,八吋廠產能集中在車用電子零件等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如果說臺積電僅僅是拜景氣回升之賜,似乎太低估其中的技術含量。2010年的確是全球半導體大成長的一年,但仍有超過十九家晶圓廠關門,2011年預估還有八座廠將關閉。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半)資深產業研究經理曾瑞瑜觀察,“2010年互動數碼媒體(整合元件制造商),新蓋的廠,幾乎沒有。“晶圓代工模式,正在大口吞吃由互動數碼媒體釋出的訂單。雖然三星(三星),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的)都覬覦這塊市場,結果證明,臺積電才是勝利者。
臺積電贏的秘密,藏在張忠謀過去二十個月對臺積電的改造策略里。故事,要從張忠謀回任前一個月開始說起。
2009年五月,張忠謀在臺積電總部和友人會晤時,擔憂的說,“公司需要Deepthinking(深思考),”張忠謀友人回憶,當時張忠謀剛從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會議回國,他發現,一股新的勢力正在成形。
張忠謀友人轉述,張忠謀觀察到外商正在扶植的第二個來源(第二供應商),如德州儀器等外商釋出的訂單,除了臺積電,必定有一部分下給三星等其他廠商,他感覺到,對手正在招兵買馬,要形成足以和臺積電對抗的新勢力。
張忠謀回任之后,臺積電的策略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當時所有人都還在討論二次衰退,”摩根大通半導體分析師徐祎成觀察,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訂單狀況如何,但張忠謀回任后第一次參加董事會,提出的議案,就是增加臺積電的資本支出,從踩煞車變踩油門。
張忠謀上任后一個月,第一次法說會后,外資法人就投下反對票,花旗,美林等外資法人就質疑臺積電增加資本支出的做法,下修臺積電目標價,瑞銀報告也擔心半導體產業供過于求,維持“中立”。
張忠謀的困難在于,如何找出最適規模?一個判斷,關系到增加新臺幣一千億元投資,還是砍掉一千億元預算。臺積電是提供晶圓代工制造服務的公司,必須準備一籃子的制程技術,“客戶永遠希望你多投資,讓他有更多選擇,”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分析,“你要準備哪些制程,什么時候準備好,才能接上客戶的需求?”臺積電如果太早提出新技術,市場還不成熟,拖累獲利,會對不起股東,如果太晚提出新技術服務,會跟不上市場,會對不起客戶,而且,一旦做出開發承諾,就難以更改,如何平衡,是臺積電的關鍵策略。
張忠謀的第一步,是先小心的試踩一下油門,他的名言是“我只冒經過計算的風險。”剛回任時,他宣布臺積電的資本支出和前一年一樣,維持在十八億美元,看到國際半導體市場好轉,2009年底,臺積電實際資本支出,最后加到二十七億美元。
徐祎成觀察,當時張忠謀已經算到,在金融海嘯壓力下,競爭對手也逐步關閉成本沒有競爭力的晶圓廠,如果一味保守不增加資本支出,釋出的訂單,反而會讓對手坐大。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SandyBridge架構占領桌面和筆記本之后,Intel的服務器領域也即將迎來一次更新,架構不是最新的但在制造工藝、核心數量、緩存容量等各方面都有巨大進步。據披露,Intel的新款服務器工作站處理器將被命名為XeonE7系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忠謀六天改造臺積電:減少工時提高效率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