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網絡的發展,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越來越多,然而各種手機病毒的存在,使人們的手機網絡安全受到了極大威脅。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多種“盜號類”手機病毒,它們“潛伏”在QQ密碼、支付寶、手機銀行、手機炒股等手機軟件中。
手機病毒盯上手機支付
據《每周質量報告》介紹,“QQ盜號手”等手機病毒通常偽裝成一些手機常用的軟件,如QQ輔助游戲軟件等,誘使用戶通過網上下載感染,隨后通過后臺自動監聽和竊取用戶的QQ賬號和密碼,并把它對外發送。
近段時間記者發現,從最初盜取QQ密碼,發展到竊取網銀手機客戶端密碼、手機炒股密碼、手機網絡購物賬戶密碼,手機病毒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據專家介紹,如今的盜號類手機病毒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盜取聊天工具的密碼,而是悄悄盯上了手機支付形式中的各類密碼,伺機獲取更大的利益。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截止目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超過3億,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已經從2009年末的60.8%增至66.2%。而相關機構的另一數據顯示,我國的手機支付用戶已經達到一億左右。不斷完善的3G網絡催生了人們“邊走邊消費”的手機支付生活方式。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各類盜號手機病毒也隨之出現并迅速變種,嚴重威脅著人們的手機支付安全。2010年,北京的一家手機病毒監控中心就先后截獲了“QQ盜號手”、“盜密空間”、“盜密黑手”、“終極密盜”等12種盜號病毒。其持續上升的勢頭不容忽視。
繞行“誘惑類短彩信”避免中招
專家透露,各種盜號類病毒侵入手機之后,都是在后臺悄然運作,即使有發送短信或者自動聯網的紀錄,也會被盜號病毒迅即清除,普通手機用戶無法感知。而為了更有效地散播這些病毒,手機黑客也采取了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一些手機網民中流行的應用軟件,如“系統升級包”、“手機QQ”、“手機輸入法”、“開心農場手機版”等,已經是手機黑客經常采用的病毒載體,為了增加用戶的中毒概率,手機黑客還經常使用一些帶有誘惑性語言的短信或彩信,誘騙手機用戶主動點擊。
據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生導師鄒仕洪介紹,他們的傳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偽造正常軟件,在一些中小wap網站或者軟件下載站去傳播,用戶在下載軟件的時候,不知不覺就中了這些盜號病毒。還有一種傳播方式就是通過群發短信,精準地發給每一個用戶,用戶一點擊下載那么即中招。
專家提醒安裝手機殺毒軟件避免“裸奔”
鄒仕洪分析認為,今年是國家推廣手機支付最重要的一年,隨著手機支付普及程度的大大增加和普及,不法分子將會增加在這方面的投入,瞄準手機支付進行盜號行為。相關專家也認為,2011年隨著手機支付相關規定的逐漸明朗和手機支付方式的樂觀前景,盜號類手機病毒可能會出現集體爆發的趨勢。
因此,面對破壞力逐漸強大的手機盜號病毒,專家提醒手機網民一定要通過登陸正規網站、安裝專業防護軟件、隨時在線檢測等手段,保護自己的各類密碼安全。對此,鄒仕洪也強調如果使用手機支付,一定不要裸奔,而必須要去安裝一個手機殺毒軟件,保護自己的這個權益。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作為在中國用戶最多的壓縮管理軟件,WinRAR對于每個用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WinRAR4.0發布之后,測試版本的完善工作一直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今天我們得知了WinRAR4.0Beta5發布的消息,不妨就來一起看看新版本有什>>>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