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驚聞AMD公司總裁兼CEO梅耶爾(Dirk Meyer)已經辭職,并退出董事會。對此,業內一片嘩然,隨即AMD的股價暴跌4%。業內之所以對梅耶爾的辭職感到震驚,是因為自其上任后,AMD的業績得以恢復,而從目前的勢頭看,其融合了CPU和GPU(圖形處理芯片)的APU(原為Fusion)也取得了業內的認可。在看似利好的形勢下,梅耶爾卻選擇了離開AMD(或者是被離開),確實令人感到費解。對此,AMD稱,有信心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這將需要公司實現大幅增長,確立市場主導地位,并獲取豐厚利潤。我們相信,此時領導層的更迭,將提高公司實現上述目標的能力。
從AMD的解釋中不難發現,AMD在衡量一個CEO能力的實際業績上,對于梅耶爾并不滿意,而AMD目前所處的市場地位也證明了這點。
首先在AMD主攻的高性能計算、服務器及PC市場,AMD自梅耶爾上任后,其市場份額始終未能有大的突破,雖然有所增長,但增長的幅度始終未能超越5%。其實按照AMD的規模及其面臨的競爭對手的情況,如果AMD在這些市場的整體市場份額不能達到30%的話,AMD要想從虧損實現穩定的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是因為芯片產品的規模效應所決定的。筆者如果沒有記錯的話,AMD近兩年來唯一的盈利是其與英特爾的和解,通過和解費用實現的。
此外,在事關處理器發展最重要的技術方面,直到今天,AMD在制程和架構上仍然落后競爭對手。這也導致AMD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沒有任何成本和規模上的優勢。這些已經從AMD的市場份額和財報得到了很好的證明。所以筆者認為,所謂梅耶爾執掌下AMD的光鮮,只是在彌補其前任CEO魯毅智(Hector Ruiz)因犯下戰略錯誤而留下的窟窿。也就是說,梅耶爾這兩年只是讓AMD處在恢復的階段,而并未帶領AMD有質上的變化,可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讓AMD將會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
到這里,有業內會稱,AMD新近發布的APU將會給未來的AMD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也是梅耶爾在任時最大的功勞之一。其實業內在看好AMD APU的時候,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它最大的對手英特爾。在日前結束的CES上,英特爾也發布了CPU和GPU融合的Sandy Bridge處理器平臺,這意味著即使是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終端(例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市場,不要說去挑戰什么此領域的老大ARM,它將會首先面臨老對手的阻擊。作為此領域的后來者,如果業內認為英特爾都很難撼動ARM的話,AMD挑戰ARM的勝算又有幾分呢?
所以筆者此前曾經撰文稱,所謂AMD的APU和英特爾的Sandy Bridge的主戰場還是在傳統的PC市場(例如筆記本)。當外界認為,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會對PC市場造成一定沖擊的時候,AMD和英特爾除了進入這一市場外,更應該全力爭奪被擠壓的PC市場,因為這才是二者的主業。筆者認為,如果英特爾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沒有斬獲的話,勢必會反過來在PC市場給AMD施以重壓,道理很簡單,新的市場沒有進展或進展不大的話,唯有通過已有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攫取來彌補。近期針對平板電腦的崛起,英特爾的數位高層在不同的場合一再聲稱,平板電腦不會替代PC可以看出,英特爾在向新興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進發的時候,非但不會放松對于PC市場的爭奪,甚至會較之前投入更大的力量。這對于AMD應該不是什么好的消息。
除了在處理器市場繼續面臨英特爾更加殘酷的競爭外,由于AMD早些年并購的ATi,使其也會面臨此領域另一個對手NVIDIA(英偉達)的競爭,尤其是在獨立的高端顯示芯片市場。而隨著市場CPU和GPU融合趨勢的加劇,低端的獨立顯示芯片市場將會受到沖擊。這就涉及到了AMD的APU處理器平臺。雖然APU為業內所看好,但它同時也間接沖擊了AMD的獨立顯卡業務,至少在低端這塊,這迫使AMD只能在高端顯示芯片市場與NVIDIA爭奪,來彌補低端的損失。而英特爾的Sandy Bridge也同樣會沖擊AMD的低端顯示芯片業務。從這個意義上,AMD的APU是個名副其實的雙刃劍。如何去權衡和把握?是梅耶爾繼任者面臨的最大挑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梅耶爾的離去,雖然令業內震驚,但也反映出其在任時留下的隱憂,即并未在傳統的PC市場提升和穩固自己的地位,而在進入新的領域之時,又充滿了不小的變數。由此看,不管誰是梅耶爾的繼任者,AMD目前光鮮下的挑戰依然不小。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ARM進入到了更多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有了微軟的支持,可以將焦點放在家用電腦上了。就連英偉達也表示將在ARM架構上開發芯片,供PC和服務器使用。不過,ARMCEO伊斯特說,電腦并不是ARM的目標。 芯片設計商ARM在C>>>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