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開始變得不再“陌生”了。
這家堅持倡導“低功耗”的英國公司擁有手機處理器90%的市場份額和上網本處理器30%的市場份額,并且主導了平板電腦芯片市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ARM正越來越多地與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聯系在一起,成為對英特爾和微軟所搭建的Wintel聯盟的挑戰者。讓英特爾感到焦慮的是,連老搭檔微軟都將一只腳踏上了ARM這艘“小船”。近日盛傳微軟將在2011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首次推出針對ARM手機芯片的Windows操作系統。另外,ARM宣布正計劃向高端CPU市場進軍,直逼英特爾“后院”。
“英特爾自然不會甘拜下風,除了和諾基亞合作推出MeeGo操作系統,并購手機芯片廠商英飛凌的無線業務之外,又于近日宣布成立上網本及平板電腦新事業部,迅速完成布局,準備反攻ARM。
英特爾和ARM井水不犯河水的時代已經過去,在PC和手機的中間地帶,ARM和英特爾之戰不可避免。
挑戰英特爾
ARM在過去一年內的增長令人咋舌。2009年全球范圍內采用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量是39億顆,而2010年已經突破了660億顆。其中尤以智能手機市場為最。數據顯示,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達到8048萬部,同比增長96%,其中超過90%的手機采用了ARM芯片架構,包括蘋果、 HTC、三星等主流品牌。
“原來我們可以說一個手機里平均有2個ARM授權的芯片,2010年一個手機里差不多有2.7個ARM授權的芯片。”ARM中國總經理吳雄昂表示。
而在平板電腦市場,ARM架構處理器在蘋果iPad上的杰出表現,使其成為眾多將要推出平板電腦的手機廠商、PC廠商和通信設備制造商的“香餑餑”。據悉,摩托羅拉、東芝、宏碁、LG等硬件廠商將在CES上推出80多款平板電腦,而它們幾乎全部采用ARM架構的核心處理器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樂觀預計,2010年全球平板電腦銷量達到1950萬臺,今年將暴增至5480萬臺,到2014年將突破2.08億臺。這其中絕大多數份額將屬于ARM。
ARM取得成功除了依靠低功耗的技術路線與移動互聯網高度契合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商業模式。與英特爾設計生產并銷售成品芯片不同,ARM只是提供基礎架構給授權廠商,賺取的是授權費和版權費。
“ARM只提供彈藥,這樣就把二次開發的空間留給客戶,芯片設計、制造和整機生產廠商擁有各自的利潤空間,形成了ARM主導的龐大生態圈。”國內芯片廠商瑞芯微電子副總裁陳鋒對時代周報表示。
國際著名市場調研機構iSuppli半導體產業高級分析師顧文軍認為,ARM順勢、順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先入為主”,而開放的商業模式契合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系統。
在移動領域獨占鰲頭之后,ARM更大的野心是進軍高端CPU市場,直逼英特爾“后院”。ARM首席執行官沃倫•伊斯特表示,ARM將在2014年挑戰英特爾服務器處理器市場的老大地位。
ARM企業解決方案總監Ian Ferguson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隨著云計算的演進,服務器領域正發生著巨大變化,ARM通過提供智能的低功耗技術,以滿足特定服務器工作量。假以時日,ARM生態系統將為服務器市場帶來關鍵的解決方案。
“但我們沒有指望明年就會出現很多ARM服務器,這是不切實際的。”沃倫•伊斯特說。
“ARM是在后臺工作,實際上和芯片廠商沒有競爭關系。”ARM中國資深區域銷售經理劉潤國告訴時代周報,ARM并不是要替代英特爾形成壟斷,ARM只想分一杯羹。
在中國市場,ARM也在急速擴張。2009年,ARM在華合作伙伴已經達到700家,在2010年,除了新岸線和瑞芯微這些更注重PC類領域市場的公司外,ARM在中國還擴展了海思、晶晨半導體、中天聯科、海爾等合作伙伴在數字家庭領域的應用。
吳雄昂告訴時代周報,2010年ARM在華出貨量超過2億片,是2009年的三倍,授權費用達5000萬美元。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AMD星期一宣布,AMD首席執行官德克·梅耶(DirkMeyer)在與董事會達成離職協議之后將辭職。在AMD尋找新的首席執行官的同時,首席財務官托馬斯·西弗特(ThomasSiefert)將擔任臨時的首先執行官。 1月11日消息,據國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RM與Android“雙A”聯盟逐步分裂Wintel聯盟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