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9日凌晨消息,一些iPhone和iPad用戶分別對蘋果提起訴訟,稱后者的一些應用程序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將用戶個人信息傳遞給第三方廣告商。
12月23日,多名用戶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法庭提交了訴狀,希望禁止蘋果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散播用戶信息,并要求獲得經濟賠償。原告律師馬吉德·納查瓦提(Majed Nachawati)稱,法庭有可能將兩起訴訟合并。
訴狀顯示,除蘋果外,Textplus4、Paper Toss、Weather Channel、Dictionary.com、Talking Tom Cat及Pumpkin Maker等流行應用的開發商也被列為被告。
此前有報道稱,智能手機應用正“廣泛而頻繁地”分享用戶個人信息,而iPhone應用傳遞的數據要比Android手機多得多。
“我們也在調查谷歌Android平臺,并不排除起訴谷歌的可能性。”納查瓦提說。
隨著擁有豐富應用程序的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以及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站的擴張,公眾開始表達對用戶隱私的關切。
訴狀稱,每一臺蘋果設備均帶有UDID(獨立設備識別碼),這對第三方廣告商極具吸引力。他們正在尋找一種追蹤移動設備用戶上網活動的可靠方式。訴狀提到:“被告均未將其行為充分告知原告,也未獲得原告許可。”
今年4月,蘋果修改了開發人員協議,禁止應用程序在非必需的情況下,將數據發送給第三方。但訴狀指出,由于廣告網絡表達了不滿,蘋果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執行這一修改后的協議。
蘋果尚未就此置評。
調研機構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崔普·喬德赫里(Trip Chowdhry)稱,上述兩起訴訟幾乎不會對投資者造成影響。“如果這是一個重大問題的話,一切網頁瀏覽器都不得不關閉,互聯網上就不會有廣告了。”喬德赫里說。
市場研究機構ThinkEquity分析師拉杰什·加伊(Rajesh Ghai)稱,盡管社交媒體公司有可能加強措施,防止泄露敏感個人信息,但從長期來看,當前的訴訟不會對蘋果造成任何影響。
上個月,Facebook稱該網站的一些應用違反了它的用戶信息分享規定,并承諾解決這一問題。今年早些時候,Twitter被指控未能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將用戶隱私置于危險之中,但該網站最終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和解。
12月16日,美國商務部互聯網政策工作組在一份報告中稱,該部應當設立自己的隱私事務辦公室,并為那些在互聯網上追蹤用戶的數據公司和廣告商制定行為規范。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從今年9月百度宣布將開發基于框計算理念的百度應用開發平臺以來,短短幾月內入駐百度應用開放平臺的開發者和資源方已經超過1500家,而整個百度開放平臺所響應的用戶需求數已經占據總搜索需求的57%。我們有理由相信百>>>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