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及歐盟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出口乏力,一些西方政經人物頻頻舊調重彈,將全球貿易失衡歸咎于中國經常賬戶的巨額盈余。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為自身經濟困境尋找“替罪羊”的言論,完全忽視了全球貿易失衡背后的主要原因。
依據國際貿易中關于“比較優勢”的理論分析,由于不同國家不同商品的勞動生產率存在差異,處于勞動生產率絕對優勢的國家應集中力量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處于絕對劣勢的國家應集中力量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然后通過國際貿易互相交換,節省彼此的勞動并從中獲益。
兩相比較,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在生產紡織品、服裝、鞋、玩具、家用電器等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時無疑具有優勢;而美國及歐盟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在生產飛機、化工、大型機械、電腦軟硬件、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等高科技產品時優勢明顯。
在貿易自由化時代,如果不同國家針對各自比較優勢集中生產不同商品,并毫無障礙地進行交換,全球貿易總體上理應取得平衡。而不同國家的出口政策,對雙邊貿易平衡影響很大。
美國及歐盟多年來對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設置諸多障礙,不僅大大抑制了自身的生產,導致中國在高科技產品領域的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雙邊貿易取得平衡的基礎。這種不合理的歧視性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政策才是造成全球貿易不平衡的罪魁禍首。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美國《新聞周刊》近日評出了2010年全球十大創新企業,微軟憑借著革命性產品Kinect無線體感游戲手柄榮登榜首,蘋果和谷歌也一如既往地占據前幾位。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宏達電、比亞迪和海爾三家公司憑著創新產品和顯>>>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