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高漲和或將來臨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將用工大戶富士康科技集團放在了燒烤爐上。
富士康科技集團自今年發生系列墜樓事件之后,在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的同時,亦加快了內遷擴廠以及生產線機械化的步伐。
無論是內遷降低成本,還是以社會責任的名義提高福利,代工巨頭們面對勞動力拐點所必須做出的轉型升級已經無法回避。
虧損警報器
雖然經受系列員工墜樓以及金融危機導致的訂單下滑影響,富士康的代工大哥的地位依舊無法撼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富士康深圳廠區出口額已經超過4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繼續位列深圳出口額第一名。
而針對富士康要搬離深圳的傳言,富士康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富士康在中國大陸進行產業布局的同時,也加快了深圳廠區的升級轉型,預計集團深圳廠區今年全年出口額將超過450億美元。
數據雖然傲人,但是代表傳統OEM產業的富士康疲態盡現。
8月30日,富士康(2038.HK)在深圳召開董事會,其重要事項即是討論與批準半年報。去年上半年,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代工業大鱷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達1870 萬美元。在全球步入后金融危機之時,富士康依舊發布預警公告,表示今年上半年富士康的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富士康將虧損面擴大歸咎于:產品價格下降、產品組合變動,以及較高的折舊費用。但其沒有明言的一項重要因素是人力成本。
“中國可能正在經歷劉易斯拐點,這之后,剩余勞動力的消失將推進實際工資上漲,并提升工資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額。這對于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是意義深遠。”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對本報記者表示。
猶如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代工業需要不斷地尋找土地、勞動力等的成本洼地。低成本的勞動力、土地和環境,加上跨國公司的產品價值鏈在全球的資源配置,構成了富士康以及偉創力的生存模式。然而,面臨勞動力成本增加,兩者都把向目光盯向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內陸或者部分東南亞國家。
代工業的壓力
電子產業興盛的三十年間,也是全球代工業順應全球產業分工趨勢而發展、壯大,同時又不斷淘汰、裂變的三十年。慘烈的成本競賽既是這個代工行當存在的理由,也是推動它不斷改善全球供應鏈,不斷追求效率最大化的根本動力。
行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2007年,大陸本土企業、以手機鋰電池發家的比亞迪開始初涉手機代工業之時,盡管其試圖撼動巨人富士康的勇氣和動靜都很大,但它所面臨的實際挑戰和困境還是很難逾越的:因為彼時,剛剛完成行業重組整合的代工業,其雙寡頭間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成本競爭”,轉向了“規模競賽”和“產業鏈競賽”。
基于此,2007年,富士康全年營收保持了同比25%的增長,達到518億美元。這一點,從郭臺銘能在2008年4月1日輕松宣布退隱之意,即能明了。
“也就是說,由于代工業在成本結構上的質變(從單純地依賴向勞動力要利潤,轉向了向勞動力、供應鏈、規模優勢等綜合要素要利潤),它整體對于抵抗成本上升風險,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抗壓性,只要經濟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動,全球IT 業保持持續創新發展的前提下,代工業受到的沖擊并不會太大。”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樂觀者以為,代工業將再次逐水草而居,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遷移以渡過危機。歷史何其相似。只不過,這一次,單純進行全球代工業轉移并不一定就是良藥。或許這一次,歷史將不再重演。
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第六日》有個情節:一技術高超(必然高薪)的直升機飛行員,在房子被損壞后,自己動手修房。根本原因是高工資背景下美國服務價格高企。
“當物價上漲倒逼農民工大量撤離城市時,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亦在進行。雖然和美國相比,中國大量的低工資農民工導致城市服務價格較低,但這種狀況或持續不了多久。中國城鎮也將迎來服務業價格的上漲潮。”安邦咨詢一位研究員認為,加之日益臨近的“劉易斯拐點”,代工巨頭富士康不會僅僅通過遷移來應對這一窘境。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摩托羅拉作出反擊,在ITC起訴微軟專利侵權,涉及產品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WindowsMobile手機軟件以及Xbox360游戲平臺。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日前宣布,就摩托羅拉公司起訴微軟專利侵權一案正式啟動調查程序。如果摩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虧損避談人力成本 布局內陸壓力巨大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