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夢的誘惑
早在十年前,電子閱讀器、電子書的概念就多次被提及,但真正走俏電子消費品市場,卻直到2008年。當初亞馬遜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電子閱讀器Kindle的時候,蘋果CEO喬布斯曾稱Kindle最沒有前途,但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Kindle第一代2008年全年的銷量就突破50萬臺,這與蘋果iPod剛面市的年銷量相匹敵,要知道,Kindle的目標市場僅是美國,而iPod的銷售范圍是全世界。后來,馬遜還推出了Kindle 2,這款產品也曾一度賣到斷貨,在三個月內就給亞馬遜帶來了近一億美元的收入。
電子書市場良好的前景點燃了國內商家的熱情,大家紛紛將kindle視為榜樣,幻想著這個流光溢彩的美國神話能在中國上演。方正、中移動、漢王、翰林、欣博閱、紐曼等品牌紛紛投入其中,大家都希望在電子書這塊誘人的蛋糕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2010年初,艾利和、漢王、欣博閱等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子書,包括惠普、戴爾、聯想、華為、三星在內的近60個品牌計劃著推出自己的電子書;2010年5月,中國移動宣布聯合5家終端廠商將推出內置TD-SCDMA模塊的移動電子書;同期,《讀者》集團在深圳文博會上發布讀者電子書;2010年8月,盛大發布Bambook,內測定價999元;2010年9月,“社會主義樣板村”華西村,高調宣布與老牌電子書閱讀器易博士的母公司金蟾軟件合作,共同運營易博士;接著,研究漢字顯示技術的方正,旗下番薯網也制作出Yambook……電子書的火拼在中國電子市場熱鬧非凡。
二、冰火兩重天
電子書成為電子數碼行業的一個熱門詞匯,十多年半紅不黑的漢王也因為電子書站到了媒體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從許晴的嬌美酒窩里認識了漢王電紙書,漢王在2009就以27萬臺的銷量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而成為公認的國內領頭羊、在全球搶到了第二把交椅。2010年,頂著電子書閱讀器的概念,漢王科技更是引來了風投資本的追捧,登陸深圳中小板,發行價定為41.9元,開盤當天股價飆升至77元,兩個半月之后,股價竟升至175元。年過花甲的當家人劉迎健發出豪言壯語:要在有生之年將漢王送進世界500強!
然而,漢王是否在2010年里真的成為了中國的kindle,掙了個缽滿盆滿呢?
當潮水退去,裸泳的人終將顯露出來。劉迎建的信心,來自于2009年的成績單。據對外的數據顯示,漢王電紙書2009年銷售量為27萬臺,總銷售收入為3.9億元,毛利率為46%,毛利則為1.79億,廣告費用為1億,廣告支出占營業收入的56%。這個廣告支出的比例簡直高得不可思議,即使是這樣一組數據也充滿疑點:按照3.9億元的銷售額和27萬臺的銷售量計算,每臺電紙書折合人民幣1444元,而當年漢王電紙書的平均單價都在2500元以上。真實的營收情況到底如何,也許只有劉迎建本人才能解答了。
資本市場的嗅覺最為靈敏,3月份上市的漢王,還沒充分享受到資本盛宴,馬上就眼巴巴看著投資者離場。在經歷短暫的喜悅之后,漢王的擁有者和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猶如過山車般的股票價格起落,從股票價格最高峰值的175元腰斬跌落到94元,前后只有40天的時間。這種狂瀉式的股票價格下跌,對于漢王來說,猶如釜底抽薪。而在漢王投資者離場的背后,是對電紙書行業生存空間以及發展前景的廣泛質疑。
據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80多家企業正在生產或計劃開發電子書,其中我國大陸地區有41家,港臺地區3家,國外有36家。2009年電子閱讀器全球銷量超過350萬臺,kindle獨占300萬臺,將位于第二名的漢王和第三名的索尼reader遠遠拋在身后。依附于亞馬遜平臺之上的 kindle,它的商業模式不在于賣硬件終端機,而是依靠整個產業鏈,以硬件為載體,搭平臺賣內容,比如在平臺上售賣電子圖書、電子報、電子期刊等;原價為數十美元的紙質圖書,消費者只需花費9.9美元就可以下載到正版電子圖書,無疑具有巨大吸引力,Kindle因此很快紅遍美國。
反觀國內市場,電子書似乎沒有美國亞馬遜的Kindle那么好的運氣。在歐洲和美洲市場,人們已經形成了付費下載的習慣;而在中國,電子閱讀用戶的在線付費意識仍然非常淡薄,大家習慣于免費下載書籍、音樂等內容。離開內容平臺的支持,電子書就只能淪為“下載與顯示文字”的工具而已,為消費者提供的功能非常單一,且利益點不夠清晰有力,難以支撐起數千元的高價格,一直以來就很難被消費者所接受。而“漢王書城”等上面的內容除了非常有限的幾本暢銷書之外,市面上的新書熱書非常少;由于成本、版權、整合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目前電子書的內容與紙書和網上閱讀資源相比,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惟一性,國內市場只能算是把看電子書的終端做出來了,但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卻遲遲未能提供。
電子圖書資源不足,電子書收入來源存在很高不確定性,成為制約電子書發展的一個大難題題;出版社參與電子書的程度普遍不高,這與尚不明朗的利益分配方式有關,不完善的版權保護措施也是重要原因;國內電子書廠家的勃勃雄心很快遭到冷峻現實的考驗。
在“中國電子第一街”深圳華強電子市場,電子書成為擺在柜臺角落的邊緣產品,前來問津的消費者稀少,導購人員也是無精打采。
在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一款漢王電子書1月份售價1480元,到8月份的報價只有1080元,半年時間降了400元,降幅超過20%;更有甚者,紐曼推出了一款采用E-ink技術的電子書E讀6206,售價僅為899元,比業內預期的提前跌破千元大關。盡管價格一路下滑,但是電子書市場反應卻仍然冷淡,前來詢價的消費者寥寥無幾。銷售人員說,電子書一天出貨也就三四臺,基本上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體驗的人多掏錢的人少。
在聲勢浩大的上海書展上,電子書雖然被眾人圍觀,但也沒給商家們帶來熱銷,據《東方早報》的報道說:最熱賣的電子閱讀器,不過平均每天銷售出5臺,對超過25萬人參展的書展來說,這樣的銷售數據可謂慘淡。年初時被媒體普遍看好的電子書市場,很快變得模糊而又曖昧起來。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在考慮使用任何廠商的提供的云計算服務的時候,有三個基本的威脅會導致數據泄漏:第一,云計算軟件的配置錯誤或者軟件中的瑕疵。第二,黑客竊取數據,為了取樂或者賺錢。第三,員工處理數據的疏忽。 12月24日消息,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0電子書冰火兩重天 浪潮還是偽高潮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