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9日召開的中國新能源戰略總裁峰會上,中國多晶硅“產能過剩”之說,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專家指出,2010年中國多晶硅進口比例已超自產,如按當前狀況繼續發展,則5年之內中國的多晶硅產量都無法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多晶硅“產能過剩”的說法已成“過去時”。
“產能過剩”之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鳳起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光伏發電是中國可再生能源今后最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但由于一些部門認為上游多晶硅產能過剩,并采取了一些調控措施,其實針對的是未來產能過剩,導致目前多晶硅產能建設已經落后。
對這一變化最為敏感的,是以下游集成業務為主的中小型光伏企業。
北京京儀集團一位高管對本報表示,由于目前多晶硅產能不足,導致國內太陽能產業鏈上的企業呈現“上肥下瘦”的病態狀況。即控制上游的原材料的企業利潤率高,而到了下游集成商環節則利潤被明顯削減。“做多晶硅的企業向做硅片的企業收預付款,做硅片企業又向下游做集成的企業收預付款,層層盤剝,利潤越來越少,”該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英利、中能等有實力的企業都在做整個產業鏈的整合,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分會主任趙玉文明確表示,中國多晶硅從未出現過剩,且一直在進口。按目前消耗水平,中國一年需要多晶硅5.6萬噸左右,但中國目前自產多晶硅3.8萬噸左右,同時需要進口4萬噸,總的來講還有40%的原材料是不夠的。
從市場表現來看,目前國內多晶硅價格是70至80美元/公斤,成本只有不到30美元;而2007年每公斤甚至可賣到300美元的高價,成本還是不變。利潤如此之高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供不應求。所以行業應追求盡快降低下游光伏發電的成本。趙玉文表示,達到行業理想成本的多晶硅價格應當是15美元/公斤左右,產量必須 “過剩”才能降低成本。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微軟為此在知識庫中發布了一篇文章,里面包含了一些關于停用Office反盜版機制的信息。Office正版驗證(OGA)的停用通過自動更新完成,補丁編號為kb917999。 北京時間12月21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已經將Office軟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激辯多晶硅產能過剩 呼吁啟動內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