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通社報道,臺灣“國研院”納米(臺稱“奈米”)組件實驗室日前開發出全球最小的9納米功能性電阻式內存(R-RAM)數組晶胞;這個新內存在幾乎不需耗電的情況下,1平方厘米面積內可儲存1個圖書館的文字數據,將讓信息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化有無限發揮的可能性,這項技術預計在5到10年內進入批量生產。
負責“9納米超節能內存”開發的何家驊博士說,隨著可攜式3C產品對體積越來越小以及容量越來越大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能研發出體積更小、記憶量更大的內存,是全球研究人員努力的目標。
如今臺灣開發出最小的9納米功能性電阻式內存(R-RAM)數組晶胞,容量比現在的閃存增大20倍,但耗電量卻降低了200倍,應用這個技術在1平方厘米面積下,可以儲存1個圖書館的文字數據,而且可再借立體堆棧設計,進一步提升容量,讓信息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化有無限發揮的可能性。
該開發成果已于12月8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國際電子組件會議正式發表。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小紅傘指出,安全廠商需要特別謹慎地處理各自產品對電腦整體性能的影響,盡量做到低調,甚至是不惜減少安全防護功能。 德國著名殺毒和安全廠商小紅傘(Avira)經過調查后發現,大約25%的PC用戶承認關閉了病毒防護程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臺灣研發出9納米內存技術 1平方厘米儲存1個圖書館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