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眼紅”重慶雄厚的汽車摩托車產業實力,重慶則暗暗羨慕四川扎實的電子科技基礎,因為后者意味著對國內外IT企業天然的吸引力。
早在2003年,芯片業巨頭英特爾(Intel)即斥資3.75億美元進軍成都。后來該公司計劃二期增資擴產時,重慶曾開出優惠條件,欲“橫刀奪愛”,但未成功。
如今,多次增資后的成都英特爾芯片工廠,儼然已是成都IT業的一面旗幟,2009年其產品出口額,約占所落戶的成都出口加工區出口總額47.5億美元的80%以上。
這樣的尷尬,直到去年惠普(HP)正式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子園時才算告一段落,重慶也找到了承接IT產業轉移方面與成都不同的路徑:打造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隨后,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IT代工企業和配套廠商相繼入渝。
今年12月1日,又一電腦業巨子宏碁集團簽約落戶重慶,宣布將投資1.5億美元,力爭到2012年,宏碁系筆記本電腦的一半在重慶生產和出貨。它帶來了仁寶、緯創、和碩三大代工廠和一大批配套企業,加上原有的惠普體系廠商,重慶將形成“2+6+200”(兩個品牌商、六個代工企業、200家配套廠商)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
根據重慶市“十二五”規劃,未來五年,該市IT產業要實現年產值1000億美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成為替代汽車和摩托車產業的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在重慶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看來,成都招來英特爾、阿里巴巴,重慶承接惠普、宏碁以及代工的富士康,這就在成渝地區形成了“微笑曲線”全流程,即從加工貿易最高端的制造研發,到終端的銷售結算以及總裝一體化,堪稱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典范模式。
李勇認為,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西部各地“坐不住,等不起”,適度的競爭是好事,它讓川渝兩地在倉儲、物流、保稅等軟硬件投資環境上都有了長足進步,而能在同質化競爭中找到各自不同的成長路徑,尤為可貴。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在瀏覽器擴展方面,谷歌Chrome的最大對手就是火狐瀏覽器。Mozilla更加重視火狐瀏覽器擴展的累計下載次數,但是并沒有發布火狐的擴展數量。不過根據各類擴展數量之和,火狐瀏覽器的擴展總數為12739個。 精彩推薦 北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