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軟件”似乎刻在SAP的骨子里,這家出生在德國的公司具有穩重嚴謹的基因。與它的競爭對手甲骨文行事風格完全不同。這家德國公司對市場趨勢的判斷,也與它美國的競爭對手不同:隨著技術的融合,甲骨文、IBM、惠普、思科等國際巨頭都走上垂直整合的道路,通過收購變成軟硬一體化的龐然大物。SAP與這種趨勢顯得格格不入,它似乎成了“邊緣人”。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對SAP公司來說非常不順。美國加州奧克蘭地區法院聯邦陪審團11月23日裁定,德國軟件公司SAP支付甲骨文13億美元,作為被其收購的軟件支持商TomorrowNow侵犯甲骨文知識產權的賠償金。
這一判決之后,硅谷再次傳言SAP將被收購。其實,以SAP現在的規模,很難有企業對它進行收購。但SAP所堅持的特立獨行的發展模式,確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收購或是被收購
實際上,圍繞著SAP公司的收購話題,已經在華爾街傳說了很多年,但是以SAP的公司規模和業界影響力,傳聞始終都是傳聞。不過,就在10月3日德國商業周刊WirtSChaftswoche發布的一條報道中,業界隱約嗅到了一絲氣息——SAP也并非是頑石一塊,SAP聯合創始人克勞斯·奇拉(Klaus Tschira)表示,SAP更愿意被微軟和IBM收購,而非惠普或甲骨文。奇拉稱,他對惠普可能收購SAP表示懷疑,而公司更不會將自身出售給甲骨文。
奇拉的這番話對于外界影響很大,IT業界大者恒大的規律,讓原本就看好其競爭對手甲骨文的分析師們更確信,收購是SAP最好的出路。
以甲骨文公司為例,作為目前SAP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甲骨文近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進行了一連串收購并迅猛壯大,例如斥資100億美元收購仁科(PeoplESoft)公司、以58.5億美元收購客戶管理軟件制造商西貝爾(Seibel)系統公司、以74億美元收購SUN公司等,這些驚動全球業界的大動作讓甲骨文搖身成為一家集服務、軟硬件產品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甲骨文2009年營收為268億美元,在收購SUN之后,甲骨文將年營收目標鎖定為1000億美元。這個當量,是IBM和HP這樣規模的巨頭才能做到的營收級別,而甲骨文似乎正在把自己與巨人們放在同一水平。
反觀SAP,2009年營收減少了13%至148.8億美元。如果按照分析師預估的2010年達到150元美元的營收,也與甲骨文存在較大差距。
記者與SAP全球高級副總裁孫小群就業界認為SAP近年來在技術收購的戰略上過于保守這一觀點交流時,孫小群坦承:“跟競爭對手相比,SAP在技術收購方面有一些不同的策略。”不同的原因在于,“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收購了一整條線的技術,從最底層的操作系統開始一直到最上面的應用系統。而SAP的指導思想是另外一種,我們認為有這么多很好的合作伙伴,不管是硬件方面還是開發軟件方面,我們為什么不用合作伙伴這種整體合作力量,把最好的、最精華的東西放在我們的解決方案這里面呢?”
誰能贏在未來
孫小群認為,未來市場的發展將會出現兩大趨勢:一種就是服務商從硬件到軟件整體部署,獲得更大成長空間;另一種就是,在軟件的應用上往深、往專的方向走,有挖掘更多局部功能的創新。“SAP公司的策略目前并不是追求那種帶著硬件和軟件,做全方位的發展,我們的策略還是在基于管理應用軟件和相關領域里繼續做到最強、最好、最大。”
當然,專注在管理應用軟件領域,并不意味著會減緩收購的步伐。有消息指出:Novell和SAS Institute都是SAP潛在的收購對象,SAP公司聯席CEO麥德莫特和哈格曼已經做出保證,“將會加快新產品發布和交易決策的步子,如果一項收購交易能夠推動公司前進,我們絕不會猶豫。在這方面,我們將會比前一屆管理層更大膽一些。”不過,對于SAP的并購策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種“堅持自身有機增長的發展戰略”。
作為一家發祥于德國的軟件業巨頭,SAP一直留有德國人特有的審慎與嚴謹的企業文化,這也讓它在與甲骨文這樣秉性張揚、行事大膽的企業競爭時略顯刻板,而SAP這種表現似乎與目前并購大潮突起的時代節奏有些不合拍,因此在時代主旋律中的確顯得有些邊緣化。
未來的市場對于SAP來說仍顯得撲朔迷離,不過一切也許就如SAP中國研究院總裁芮祥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說的:“最終的審判者是客戶,是市場。你可以講出每家企業的一堆好處和壞處,但我覺得所有都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蛻魰龀雎斆鞯木駬。”
是甲骨文的軟硬一體化戰略會贏得客戶,還是SAP的生態合作能贏得客戶?SAP一位高層宣稱:“三五年后,客戶就會對兩種策略做出審判”。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如果你18年如一日的支持了一個品牌的電子產品,現在這個品牌即將消息,你會有什么感覺?Palm被惠普收購之后,這個存在了18年的品牌有可能不復存在。 精彩推薦 如果你18年如一日的支持了一個品牌的電子產品,現在這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拒絕收購軟硬一體化 SAP被收購危機仍存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