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開了一家店,又緊接著與硅谷的風投達成伙伴關系,代工巨頭鴻海的近期步調顯得非常緊湊。
11月18日,鴻海精密宣布與NEA、Onset和DCM等3家硅谷風險投資公司進行合作。根據與對方簽署的備忘錄,鴻海將向這3家公司所投資的12家公司提供支持。
當天,這12家公司出席了簽約儀式,它們均來自鴻海專業以外的技術領域,其中包括軟件公司Splashtop、充電電池開發商Enovix,以及生物安全設備開發商AuthenTec、指紋識別公司、操作系統軟件公司等。作為回報,鴻海將優先獲得這些公司開發的新技術的使用權。觀察人士指出,這是鴻海35年來首次簽訂類似的協議。
除了與風投合作,鴻海近期的舉動也頗顯得與其代工“身份”不協調。就在與美國公司簽訂協議的前兩天,鴻海的子公司富士康與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合資的電器銷售門店正式落戶上海,雙方均高調地指出,未來五年內,他們在國內的門店數將逾百家。
頻繁的大手筆,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制下的鴻海將走向何方
尷尬的營收
11月14日,鴻海公布了今年10月份的月度營收。數據顯示,該月它的營收達2429.09億臺幣,較去年同期1621.33億臺幣,增長49.82%。前10個月的累計營收超過1兆8366億臺幣,較去年同期的1兆1400.58億元,增長61.1%。
分析師指出,鴻海10月營收的強勁表現,是受益于全球對手機、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的穩健增長。以手機為例,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近日發布報告稱,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終端用戶手機銷量達4.17億部,較2009年第三季度增長35%,其中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96%。而鴻海是全球重要的手機代工企業之一。
iPad、iPhone的銷售量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增長,也推動了鴻海營收的增長,并在未來幾個月里它們還將繼續成為推動鴻海營收增長的動力。第三季度,蘋果iPhone銷售量為1410萬部;iPad銷售量為419萬部。預計第四季度,iPad的銷量將達到600萬部。
同時,受日元升值的影響,日企將進一步削減制造成本,擴大產品線外包的比例。有分析機構預計,索尼液晶電視生產外包比例將占其液晶電視總出貨量的70%-80%,鴻海精密等代工企業將是它的受益者。
綜合多重利好因素,美林證券調高了鴻海精密未來的營收表現。他們預計鴻海在11月的營收增幅將達到9%,比去年同期增長78%;其第四季度的營收將比第三季度上升10%;2010年全年的營收將再創歷史新高,或將達到2.3萬億新臺幣。
不過,可觀的財報之下也難掩鴻海的尷尬。今年前9個月,鴻海的凈利潤率為2.7%,低于去年同期的3.5%。半年報顯示,鴻海的子公司之一富士康國際虧損已經擴大至1.43億美元。當時公司對此解釋是,由于手機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價格下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以來,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富士康兩次加薪,累計加薪幅度超過100%,調整后的工資達2000元。富士康方面一再否認,人力成本并不在總成本中占絕對高值,但調整后的工資仍將增加數億元的成本。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均因此下調了富士康的股票目標價。 上一頁1 23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Gartner表示,平板電腦有可能在2014前取代10%的PC。蘋果谷歌摩托羅拉將成為贏家,微軟英特爾rim被邊緣化,戴爾惠普宏碁則是輸家。 精彩推薦 平板電腦取代PC的趨勢似乎已不可抵擋。根據Gartner最近所更新的全球PC銷售>>>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