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吳雨)據媒體報道,目前彩電市場表現低迷,而國內彩電巨頭TCL公司海外國內均有不利消息,3個季度虧9億,股價大跌。11月29日至12月2日,TCL集團主席李東生連續增持200萬股,TCL多媒體股價仍然跌2.45%,投資為何如此不看好TCL?這種情況會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還有分析師聲稱,TCL已經沒有主動投資者,甚至中國彩電股已經被人遺忘了。中國彩電業務有這么蕭條嗎?積極進軍高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領域的TCL,能否實現重生?《IT商業新聞網》就此采訪了消費行業電子專家王斌(筆名磐石之心)。以下為整理后的訪談記錄:
受制面板產業 中國彩電無解
IT商業新聞網:有分析認為,國內彩電企業正面臨成本上升、外資擠壓以及OEM訂單減少這三大壓力的內外夾擊彩電業再陷低迷,進入虧損或微利時代。而李東生比較喜歡說海外市場、國際化,但TCL最近又不幸遭到巨額索賠,TCL將如何克服這個難題?還能否重生?
消費電子行業專家王斌(筆名磐石之心)
磐石之心:由于當前中國彩電企業集體遭遇無面板危機,三星、索尼、夏普等外資企業控制著上游面板產業,英特爾、Google等企業控制著芯片和軟件產業。彩電企業基本上成為完全的制造者角色,說白了就是為外資品牌打工。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知識產權之爭的時代,依靠專利和技術可以獲得更豐厚的利潤,而制造只是賺取辛苦錢。不僅是TCL面臨如此困境,這是所有中國彩電企業的共同困境,并且無任何可以解決的途徑。
在CRT時代,中國彩電企業曾面臨同樣的困境,在國外遭遇反傾銷、知識產權官司,但是那個時候彩電市場增量巨大,彩電企業仍然可以靠量和價格戰取勝。但是在平板時代,彩電80%的成本是面板,所以外資彩電企業可以直接操控面板價格,讓國產彩電無利可圖,并可以大幅的降低自己的成品價格,甚至主動發起價格戰。
IT商業新聞網:TCL解釋過虧損的原因,說TCL多媒體方面解釋稱銷量未達目標;激烈的市場競爭及中國及歐洲市場清理LCD電視機庫存導致毛利率下降;重組費用過高,等,現在這些情況有沒有改觀,TCL重組的效果是否已經收到?表現在哪里?
磐石之心:TCL前期在歐洲市場的盲目擴張無果的情況下,必然要實施重組,可能很多人都記得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的遭遇,在歐洲市場的重組成本極高,特別是雇員的善后,是一筆巨款,明基都因此被從品牌廠商打回OEM,TCL因此利潤受損實屬正常。
IT商業新聞網:09年整個行業盈利情況大幅高于往年,主要是受惠于“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兩大鼓勵政策。但是TCL3個季度虧9億,您認為TCL在戰略上存在哪些失誤?
磐石之心:TCL正在大幅投資液晶面板生產線,通過購買韓國的液晶面板技術想從中國彩電更新換代中獲益,并解決無面板之痛。但是面板投資大、風險大,而且技術方面還基本上需要外資企業的技術授權,京東方在液晶面板上的虧損就可見一斑。而且目前,三星等企業也準備在中國建設合資面板生產線,面板市場的飽和無疑會影響到利潤,而且至今TCL液晶面板生產線還處于建設之中。這個戰略決策是否正確,還有待考證。
IT商業新聞網:隨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應的遞減,加之明年房地產市場也會相對平淡,彩電市場不會出現整體的高速增長,那么在這種背景下,TCL電視能否通過家電下鄉來擴大銷量?
磐石之心:家電下鄉是國產彩電獲益的有效手段,也必將成為TCL的一項重要戰略。
TCL成為中國蘋果?
IT商業新聞網:李東生先生說,中國現在很難產生谷歌微軟這樣的企業,但是中國是有機會產生像蘋果,三星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必須在基礎技術研發方面做很大的投入支撐你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所以TCL集團層面建立工業研究院,您認為TCL能否成為蘋果三星?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成為三星那樣的企業?
磐石之心:首先應該肯定TCL注重研發的做法,這也是未來企業競爭的關鍵,前幾天馬化騰發表8條互聯網論綱中就提到從渠道之爭到知識產權之爭,這是未來任何行業都面臨的問題。但是中國彩電企業在技術積累上的落后,并非是短時間內可以趕上的。比如,液晶屏無法跨越三星、索尼、飛利浦等公司的技術壁壘,只能在液晶模組上動動腦筋。而軟件方面,中國彩電企業乃至中國企業都無任何話語權。嵌入式芯片仍然是ARM、英特爾把控。彩電企業搞真正有價值的研發很難,而且我們的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堅持做研發。
IT商業新聞網:TCL之前比較關注互聯網電視,之后又承認互聯網電視戰略失誤,但是谷歌三星索尼都在研究互聯網電視,您認為互聯網電視現在在中國有市場嗎?如果TCL互聯網電視出海,又能夠拼得過洋品牌嗎?
磐石之心:在互聯網電視方面,TCL率先推出互聯網電視以及Google操作系統的電視,但是互聯網電視的巨大投入很難獲得回報,因為價格高于普通平板20%,而實際用途又寥寥無幾。此外,搞互聯網電視的同時,還要投入到內容、網站、應用等方面,這些又不是家電企業的強項,并且至今互聯網電視應用仍無多少消費需求。這些巨大的成本投入都很難盡快獲得回報。目前,并非TCL一家這么干,幾乎所有國產彩電都蜂擁做互聯網電視,創維、康佳、海信、海爾都在這么做,基本模式相似,無差異化。
IT商業新聞網:現在三大運營商都在大力發展3G,終端方面千元以下智能手機,甚至700元以下智能手機紛紛應運而生,但是也有人認為,這些終端性能差利潤太低。那么TCL能否跟上這股熱潮,通過規模效應來獲得客觀的收入?另外,蘋果iPhone的高利潤讓TCL心動,TCL也想進軍高端手機,您認為TCL有高端智能手機的技術嗎?他的核心競爭力何在?
磐石之心:目前,國產手機基本依靠與運營商合作做大銷量,然后獲得運營商補貼生存,在國內零售市場份額已經低到讓人咋舌的程度,此外還依靠出口低端機獲利。推出700元以下的智能機也并不是某一國產手機企業說了算,而是聯發科、展訊、瑞芯微等這些芯片方案提供商說了算。而且要想做好低端智能機必須要擁有更強的硬件和軟件研發能力,優化系統,否則這個價位的智能機用戶體驗會極差。高端智能機方面受制于品牌,消費者不可能花同樣的錢購買國產品牌的高端智能機。當然,TCL在互聯網手機上的決策,我一直認為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很好的把握住了feature phone用戶的迫切上網需求,這塊可以做的更深,更好。
IT商業新聞網:蘋果iPad帶動了平板電腦熱潮,近期TCL就發布了一款7英寸Android2.1觸摸屏平板電腦。業界有觀點認為iPad的成功不等于平板的成功,您認為TCL推出平板是正確的選擇嗎?Android平板陣營能否抗衡iPad(有人說Android觸控技術還比不上蘋果iOS)?在蘋果和傳統PC廠商的包圍下,您認為TCL平板應該如何突圍?
磐石之心:推出android平板電腦也只是企業的占位行為,畢竟面臨很大的投資風險,推出產品并不意味著可以正式上市銷售。目前,平板電腦的硬件和軟件,以及應用等產業鏈都不完善,盲目的大規模推出平板電腦會是一場災難。我倒是感覺山寨企業的平板電腦或許可以給國產品牌做實驗,培育用戶習慣。挑戰ipad永遠都是空話,因為沒見過蘋果的任何一款產品遭遇到誰的挑戰。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一名行業官員周四稱,微軟、Adobe等美國軟件企業正向奧巴馬政府施壓,以爭取美中兩國下周達成一項軟件協議,從而讓美國增加數十億美元計的對華軟件出口。 精彩推薦 一名行業官員周四稱,微軟、Adobe 等美國軟件企業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磐石之心:挑戰蘋果ipad永遠都是空話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