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間,“并購就像是圍城”這句話在中國企業身上不斷應驗,“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這一誘惑至今仍可能是巨大的。
“并購就像是圍城,城外的人拼命想進去,城里人又千方百計想出去。”7年前的2003年3月,《商務周刊》發表封面故事《海外并購圍城》時,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正雄姿英發。
當年,彩電制造商TCL剛以820萬歐元收購破產的德國施耐德電氣;京東方科技集團則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韓國現代的TFT-LCD液晶顯示器業務。以2003年為分水嶺,海外并購的熱度和規模與年俱增,之后幾乎每一年,都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大戲在媒體上火熱上演。
接下來的2004年上半年,TCL家電業務和手機業務先后分別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DVD業務與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上汽集團耗資5億美元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公司49%股份。這一年年終,聯想以6.5億美元現金加價值6億美元的股票,拿下IBM的PC業務,風頭一舉蓋過先行者。2005年,南汽集團出資 5300萬英鎊收購英國羅孚汽車及其發動機子公司,中海油在與雪佛龍競購優尼科公司的爭斗中敗下陣來,中石油則成功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臺灣明基電通全資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2006-2008年三年間國企唱了重頭戲,2006年,中國化工先后完成對法國安迪蘇、澳大利亞凱諾斯和法國羅地亞三家公司的股權收購。2007年,工商銀行[4.21 -0.94%]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中國移動[78.00 0.45%]全資收購巴基斯坦運營商巴科泰爾。2008年,中國平安[59.17 -0.07%]在資本市場收購富通股權巨虧152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失敗案。近兩年來,汽車企業重新成為海外并購主角。2009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亞DSI公司,四川民企騰中重工收購通用悍馬的鬧劇則在一片質疑中收場。2010年3月,吉利15億美元迎娶沃爾沃,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新標桿。
有過同樣沖動卻“未遂”的海外并購案例,還包括華為收購3Com受阻,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失利,中移動并購Millicom“急剎車”,北汽競購歐寶失敗,中國鋁業[10.06 -1.57%]欲以195億美元入股力拓,最后時刻被必和必拓橫刀奪愛等。
《商務周刊》有幸全程關注了這一切。2003年3月,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沖動處于萌芽狀態之際,《商務周刊》就發表封面故事《海外并購圍城》,獨家報道了TCL在歐洲、越南等地的國際化試水,和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液晶顯示器業務的“蛇吞象”并購背后的故事,前瞻性的發出海外并購于中國企業的風險提示 ——“那可能是致命的誘惑”。之后7年中,本刊以封面報道的形式先后多次跟進報道聯想集團[5.47 1.48%]、TCL等企業的國際化之旅,其中《聯想趕考記》、《聯想還是那個聯想嗎?》、《李東生的舍與得》、《沃爾沃,我愛她》等文章傳播甚廣、影響較大。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中有一句話:“把生意做到新市場去,是‘公司’最古老、最固執的基因。”這是急于實現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前赴后繼進行海外并購的最好注解,此后7年間,“并購就像是圍城”這句話,在中國企業身上同樣不斷應驗。
海外并購的“明星效應”
并購研究專家、中國社科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柯銀斌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近些年來,知名度越高的跨國并購案例,越可能以失敗結局,而成功者反而默默無聞。此處判斷成敗的標準是狹義的“財務指標”,即所并購標的是否能給并購方的財務報表貢獻利潤。
很遺憾,若以此考量,當年聚光燈下的明星并購案迄今確無一不辜負人們的初始期望。
2002年對施耐德和2004年對湯姆遜、阿爾卡特的并購,曾使TCL集團[3.45 -0.86%]董事長李東生入選2002年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和2004年《財富》雜志“亞洲年度經濟人物”。但隨后歐洲業務對TCL整體業績的拖累卻令TCL在 2005年首次虧損,2006年更爆出19.32億元的巨額虧損,歐洲的虧損高達25.96億元,和京東方一樣被資本市場ST,迫使TCL重組歐洲業務。媒體開始連篇報道TCL“兵敗歐洲”,2006年,李東生在多個場合公開反思國際化戰略的失誤。
2004年上汽耗資5億美元收購韓國雙龍48.9%股份,后增資至51.3%,2009年2月,法院宣布雙龍汽車進入破產重組程序。其間上汽為拯救雙龍還有多次輸血,有報道稱,那幾年“上汽的作用就是雙龍的提款機,輸血時雙方股東關系就穩定,停供血時關系就惡化”。5年間上汽累計砸進的42億元損失大半,僅雙龍股價縮水導致的凈資產流失,就讓上汽的25億元化為烏有,到頭來上汽還失去了雙龍控制權,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2005年6月,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部,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商。然而僅僅一年半不到,明基宣布放棄西門子手機業務,再次震驚整個華人企業界。“沒辦法,我不能再頂下去,我不可以把公司帶入那樣危險的境地。”明基董事長李耀對媒體稱他不得不“壯士斷腕”,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后的三個季度內,明基的營業虧損達到267億新臺幣(約50億元人民幣)。
聯想“以小吞大”并購IBM PC業務之后,5年內先后三次更換CEO,卻一直難以扭轉由中國區反哺歐美業務的局面。在國際業務的拖累之下,2008-2009財年聯想巨虧2.26億美元,終于迫使聯想由老帥柳傳志復出操盤,中國人重掌局面,從“成熟市場”收縮回歸中國本土和“新興市場”,方才重拾贏利。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因為只有2個安全公告被評級為“危急”,其余的基本都是“重要”和“一般”,但影響的范圍比較廣,從操作系統到IE,再到Office、SharePoint和Exchange都被波及。 精彩推薦 時間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年底,微軟這個月的Pat>>>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