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全球2/3的iPad,都將是成都制造。
明后年,全球1/3的筆記本電腦,可能出自重慶。
一場改寫全球IT業版圖的巨變,正在中國西南部發生。那個群山環抱的四川盆地,正像一個四面看臺的足球賽場,那顆在萬眾矚目下滾動的球,是世界代工之王富士康,兩個奮力拼搶的球員,是兩個成長中的城市巨人——成都和重慶。
角逐進入白熱化,比分在不斷改寫。成都這邊,富士康旗下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已于10月下旬投產,170萬余平方米成都廠房將在明年全部建成, 50條iPad生產線,年產4200萬臺,超過深圳龍華廠區3000萬臺的產能。
重慶那邊。早在5月19日,富士康在重慶的產品外銷基地已完工,重慶將在明后年形成年產1億臺筆記本電腦的規模,占據全球1/3產能。
精彩激烈的賽事,引來全球“觀眾”山呼海嘯般的呼應。英特爾、宏碁、戴爾、惠普、德州電器、聯想、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在富士康布局成都、重慶的牽動下,世界IT產業掀起前所未有的西進大潮。
“成渝之爭”所體現的,是中國內陸巨大的資源動員能力,這一點包括臺灣在內的周邊經濟體均望塵莫及。”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評價說。
而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更斷言,我國沿海持續20多年的加工貿易模式,將因IT產業開放格局而全面改寫。
爭搶富士康的“成渝速度”
成都、重慶兩地雙雄競逐,成為誘發此次IT業西進的契機。
今年初,富士康身陷“十連跳”風波。受工資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富士康于9月份出現訂單違約危機,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宣布,鴻海未來10數年營業額成長幅度,將由年均30%降為15%。
郭臺銘受困之際,成都、重慶競相出手,力邀富士康西進。
5月26日,四川省政府與鴻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成立。廠房動工是7月25日,郭臺銘提出的條件很苛刻:要求3個月內建成幾十萬平方米的廠房,半年內廠房達到170萬余平方米;廠房要建在綜合保稅區內;項目開工,2萬名工人就要到位;項目用地4平方公里,另需10余平方公里做生活配套。
結果,成都展示的競爭力讓郭臺銘大吃一驚:簽約4個月后,9月30日,16萬平方米廠房建成,2萬名工人已到位;9月25日, iPad生產線安裝,10月18日即調試完畢并進行了出口通關測試,第一批蘋果iPad運往美國,預計圣誕前,可啟動近一半生產線。
重慶在效率上也毫不示弱。富士康在重慶的外銷基地,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完成了簽約、立項和奠基。
成渝速度救了郭臺銘的場,使得富士康的處境在短短兩個月內得到扭轉,其最大代工品牌蘋果iPad平板電腦產量,由每月100多萬臺提升至四季度的300萬臺,發貨時間由36個小時縮短至24小時,今年圣誕供貨這一關已基本度過。 上一頁1 23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記者在一家“在韓華人”論壇內發現了一個帖子,發帖人稱自己有渠道能夠拿到海關罰沒的港版水貨手機iPhone、iPad,現在低價處理,并在帖子下面給出了一個網址。記者發現,該網站銷售的所有商品價格誘人,如iPhone4售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成都重慶拼搶富士康 引發IT業西進大潮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