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識產權不成立 反壟斷法不應被擱置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秘書長王斌:在目前互聯網的這些大公司中,騰訊是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擁有量最多的公司。任何一個公司基于互聯網的任何一個應用都可以去創新,但是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固化對于這個創新的自有知識產權,要固化成專利,或者固化成商標。創新一定是在原來基礎上的借鑒,但這個借鑒最后是否掌握了核心的知識產權,取決于它在這個過程中是否進行了相關的自我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的提升。
比如搜索技術,大家可能認為,當雅虎和谷歌出現以后,搜索領域就不會有第三家公司了。但當百度再出現的時候,它躋身世界舞臺,在美國又上市了,股價很高,這是因為它在這個過程中是有自己的專利的,它的專利是基于中文搜索這塊,提前申請了這樣的專利。
騰訊在抄襲或者借鑒他人產品的時候是否涉及到侵權?如果在借鑒過程中已經申請了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就不涉及到侵權。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杰人: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次的3Q之爭涉及到這樣一些法律的問題:憲法、知識產權法、專利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等。從權利的角度看,涉及到的權利包括第一是隱私權的問題,第二是企業的名譽權問題,第三是著作權法上的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問題,第四是通訊自由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問題,第五是消費者的選擇權,第六是監督權的問題。
為什么敢這么干?這就涉及到壟斷問題。這次的3Q之戰有一個好處,讓人們重新審視反壟斷法的必要性和現在這種尷尬的存在,F行的反壟斷法是一個選擇性執法,因為法律的執行和實施需要得到一些執法機構的作為的保障。如果他不作為,你又起訴他不作為,法院還不受理,我們所有的立法就失去了法制本來的意義。諸如和反壟斷法一樣的法律和制度,當它被擱置起來,被收入口袋之后應該怎么辦?公民的起訴或者申請能否啟動這些法律的實際執行程序,這確實值得我們將來進一步討論。
一流企業需要一流司法環境
王斌:在3Q大戰之前,業內就一直有糾紛,只是360和騰訊的糾紛最大。今年4月份也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事件,當時的事件發生在上海,是PPS 和PPTV的糾紛。這個糾紛一開始是圍繞著作權,因為一般在上海的用戶兩個客戶端都裝了,所以PPS升級的時候,直接就把PPTV給卸了。到后來就變成互相卸載,誰先升級,誰就先把對方的卸了,卸了以后用戶再安就安不上。圍繞這輪糾紛,當時在法院立案,這個訴訟后來因為政府介入沒走下去。在今年以前發生的所有類似這樣的糾紛,基本上都是和解。
從防范未來糾紛的角度出發,看不到一個判決結果的和解對這個產業有幫助嗎?這個需要反思。必須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法律來規范下一輪市場競爭的環境。應該圍繞這幾年發生的幾件事情,由司法機關做一個清楚的司法解釋。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司法介入,因為司法沒有技術的力量,是不能說清楚每個人的法律關系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擁有技術力量的機構基本上是公安部、工信部特定的一些中心,它能夠圍繞當時的事件還原來認定清楚法律關系。這就需要相關部委適當予以支持。
著名學者展江教授:中國互聯網的推動不能以惡為條件。有一個問題要思考:互聯網僅僅是商業企業,還是兼有媒體屬性?如果具有公共性的話,就不能單純作為一個企業來看待。如果講法制,就不僅僅是涉及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還有媒體法的問題。我擔心互聯網業正在成為一個法外領域。
為什么互聯網在美國發展最好?和司法體系有一定的關系。美國是普通法,普通法就是與時俱進,更新就特別容易,法官不需要依據法條,或者拘泥于法條,歐洲的成文法條太悠久了。中國涉及到互聯網的法律今年有了一項,就是侵權責任法,第36條是唯一的中國現有的正式法律里涉及互聯網的,就講到互聯網的轉載責任問題,其他的都是規定。目前,有將近20個國家的部委有自己的規定,有的暫行規定已經暫行了十三四年了,基本上是他們行業利益的表述,與公共利益并不完全對接。在此情況下,我建議依靠負責任的媒體發出一些聲音以正視聽。
沒有真正市場化 競爭就會傷害公眾利益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陳昌鳳:我們做教學和研究的時候,不斷碰到西方的一些競爭,1996年美國的電子傳播法案,它的主要核心就是為了體現競爭原則,認為競爭就是整個社會能夠進步的一個基本的前提。
競爭不是很好嗎?可是為什么競爭就走成3Q大戰這個樣子了呢?競爭當中最核心的原則,是可以讓政府少來管,降低管制而讓多元化更加明顯。通過這樣的方式反而能夠做到多元化,可是我們的競爭卻越競爭越壟斷。按說競爭的原則是維護公眾的利益,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巨頭利用公眾去牟取利益,這是遠離公眾利益原則的。這是競爭中最糟糕的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是,競爭的基礎應該是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東西,那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市場化。如果互聯網真的做到市場化了,也許我們就不會落后這么遠了。問題在于,第一我們沒有做到真正的市場化,第二我們文化缺少公平的環境。
對于這種不良現象要提倡三類控制:一是法制等他律方面的控制;二是倫理道德自律方面的控制;三是使用者即客戶的控制。
互聯網實驗室與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從1960年代開始,互聯網精神由最早的文化理念到基礎架構,再到整個經營機制和商業模式,一直在發展。從美國來看,它一直是遵循著互聯網精神的內核,就是自由、開放、共享、創新,有了這個東西以后,它才能在今天的社會中帶來這么巨大的變革;ヂ摼W精神弘揚得越好,就越能走在前面。
我跟馬化騰發短信也說,騰訊越開放就越有發展。目前他們已經達到400多億美元,到2015年之前,騰訊一定能到千億美元,我覺得可以占領全球市場。但是這樣做,對整個產業的損害都是非常巨大的。我個人一直不希望政府多介入,政府介入過多,互聯網的自由空間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3Q戰爭”還是很有意義的,過去幾年互聯網太死氣沉沉了,這一戰可能也會起到一個里程碑的作用,把這個產業重新激活起來。“戰爭”之后,把隱私法提出來了,還有對反壟斷的深入反思。通過“戰爭”,這些優秀的公司會明白怎么樣明晰自己的責任,這么大的用戶力量怎么樣用好,壟斷的時候為什么不能輕易捆綁。一個快500億美元的公司,只要雙方都不傷到筋骨,今后能多考慮到相應的責任,這個事情就是有益的。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目前全國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從業人員超過130萬。2009年,基地內的軟件出口創匯75億美元,占中國軟件出口總額的40%。目前,基地內企業正在抓緊軟件出口歐美工作的推進,進一步加大軟件產業國際化步伐。 精彩推薦 中國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稱3Q大戰呼喚司法解釋和充分市場競爭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