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iPad是否應該征收1000元進口稅,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最近產生了分歧。商務部向海關總署發去咨詢函,稱中國加入WTO后的重要承諾之一就是對各類計算機實施零關稅,海關向iPad征收1000元進口稅與WTO規則不一致,20%的稅率過高,iPad完稅價格被高估。
應該說雙方都有理。海關一直都是這么做的,而且貿易關稅、壁壘等保護措施在所有國家都存在,可以保護本國產業。商務部認為應該信守入世承諾,使中國更好地融入全球貿易體系。這場爭論是部門利益之爭偶然的公開化,卻是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新老規則沖突和各種利益的協調。
海關總署2007年修訂發布的《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進口稅稅則歸類表》明確“計算機及其外圍設備包括個人計算機及其存儲、輸入、輸出設備和附件、零部件”適用的進口稅稅率為20%,而WTO《信息技術協定》在2005年已將各類計算機產品關稅降到零。也就是說,國內和國際規則不統一的狀況已經存在了至少五年。而商務部人士稱該部事實上在2005年已和“有關部門”就此進行過溝通,建議對方和WTO接軌,但沒有結果;馃岬膇Pad只是催化劑,導火線早已有之,因此,問題被擺上臺面,要比在臺下久拖不決來得好。
從輿論來看,筆者認為有兩種思潮是值得我們警醒的。一是網絡輿論的非理性。iPad稅收確實很有過高之嫌,但消費者和網民對所有收費都無端抨擊是不對的,海關征稅是按章辦事,政策如此制定多少有其道理(譬如打擊走私活動),事實上很多過境物品也確實很難界定是否為“自用”,況且iPad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潮物”。二是民族情結的非理性。有人說商務部在為洋品牌撐腰,顯然“多慮”了。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商務部這樣的部門很自然地會站在國際貿易的角度說話,而不是盡量為海關稅收多少、搜查成本高低而著想。
總而言之,iPad關稅之爭還需要辯證看待,全面論證和商討解決之道。如果海關總署規則確實有不盡合理之處的,該與時俱進修改的當然要改,疏漏之處要完善;如果要保護本國產業,也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尺度、一種現有規則的“退出機制”。就此事本身而言,關稅收入、消費者支出、國內企業產出的盈虧總賬是怎樣的?從長遠來說,中國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和步伐融入世界貿易大家庭,才能利己利人?答案或許很復雜,但有的事情是明擺著的:先要做好自己,不論是在各種法律法規的修訂上,還是在行政體制的改革上。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該市場研究機構像是不經意的提出平板設備–以蘋果的iPad為例-的遠景,因為在第三季銷售量遠比不上智能手機。但是這不經意提出的數字聯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平板設備的銷售量可能撼動智能手機的銷售嗎? 精彩推薦 CNET科>>>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