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國聯賽胎死腹中、上市遙遙無期、“去姚明化”未獲成功,甚至成為NBA高層人事斗爭的犧牲品……外界針對NBA中國區CEO陳永正的突然辭職疑惑重重。事實上,以上情況既存在,又不完全正確。
其實,陳永正是主動選擇離開的,并未受到任何被迫辭職的壓力。陳永正對NBA中國的同事講到了他選擇辭職的原因:“從摩托羅拉到微軟,再到NBA中國,我做了十多年的CEO,每天都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對此感到疲憊厭倦,渴望休息,渴望全新的生活。”在NBA中國發出的關于陳永正辭職的公開信中也談到了這一點:“在跨國公司工作多年后,我決定逐漸退出日常管理這一角色。”
NBA中國區CEO陳永正
好老板
在 NBA中國的同事眼中,陳永正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老板。這包括為人和能力兩方面。情商超高的他,雖然也有急的時候,但從不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傳遞給同事,反倒會對下屬噓寒問暖。對于客戶,他也不會用勢利的眼光分級對待,而是無論大小,一視同仁。甚至有些客戶根本不需要他這樣的層級出面,但他依然樂于參與。青島啤酒等贊助商正是緣于他的親力親為而達成合作。
NBA總部也認可陳永正的工作。陳永正上任后,NBA中國區的業務每年保持在30%-40%的增長幅度,年銷售收入已經超過1億美元。憑借在中國多年積累的政府資源優勢和為人處事的原則,陳永正還修復了此前NBA和中國籃協之間不愉快的關系。在前國家體育總局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的自傳 《籃壇風云路》中記錄了一些情況。比如說到陳永正的前任、首任NBA中國區總裁馬富生。李元偉表示,身為美國人的馬富生雖然也經常和籃協進行溝通交流,但大多比較務虛,可能只是為了做給NBA總部看而已,遇到正事時卻常常把中國籃協晾在一邊,多次試圖挑戰中國籃協的底線。李元偉直言,馬富生激怒了中國籃協,后來的中國區總裁易人,與此肯定有必然關系。
李元偉在書中高度評價了陳永正。認為他作為中國人,非常了解中國國情,也愿意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行事,而且比較容易打交道,交流起來也沒有那么多枝節。正是在他的領導下,NBA中國和中國籃協之間的交流開始變得順暢。一向強勢的NBA主席大衛·斯特恩對待中國籃協的態度發生較大改變也和陳永正有關。斯特恩曾經對待中國籃協很不友好,雙方會面時,言語中盡是冷嘲熱諷,李元偉直言甚至一度有過甩手就走的沖動。但陳永正告訴斯特恩,應該重視和中國籃協及中國體育主管部門的關系。
因為之前在賽事審批等諸多事情上和中國籃協存在矛盾,而要想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又不可能繞過中國籃協,斯特恩也逐漸認識到了和中國籃協交好的重要性,并做出了一些努力。2008年10月的NBA中國賽前夕,斯特恩想拜會中國國務院主管體育工作的領導。按照規定,需要提前申報、審批,一般得提前數日甚至更久,但斯特恩不了解中國國情,10月13日提出,15日就想見面。這么短的時間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按照程序,首先需要由籃管中心出面向體育總局申報,并由總局向國務院辦公廳報告。一向被認為是陳永正最大優勢的政府資源,在這件事情上獲得充分證明。陳永正率領的NBA中國在出乎意料的短短兩天之內基本辦妥所有工作,可見其強大的公關和執行能力。但最終因為雙方合作沒有實質性項目,不能滿足首長接見的基本要求才告吹。這顯然不是陳永正的問題。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軟銀于2000年開始投資阿里巴巴,這家公司還開始陸續投資其他中國創業企業,試圖通過此戰略從中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市場中獲利。 精彩推薦 據國外媒體報道,軟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孫正義近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和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