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主導、理化學研究所與富士通公司共同研發,預計耗資約112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億元),于2012年在全世界率先推出每秒可運算1京次(1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京”,這就是日本在超級計算機方面的最新計劃。
將美國擠下“頭把交椅”
在研發超級計算機方面,日本屬于“起得早并趕上了早集”的國家之一。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日本政府意識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是提高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并不斷推出和更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計劃。
1999年,日本投入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開始了名為“地球模擬器”的超級計算機的開發計劃。這是由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以及海洋科學技術中心共同開發的矢量型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通過在計算機內設置“虛擬地球”,以預測及解析整個地球的大氣循環預測、溫室化預測、地殼變動、地震發生等為目的,其原形是日本NEC公司的矢量型超級計算機“SX-5”。
2002年,“地球模擬器”成功推出,并將一直獨占鰲頭的美國擠下了“頭把交椅”,直到兩年后才又交還給美國。正是“地球模擬器”的橫空出世觸動了美國,美國政府隨后開始加大了在超級計算機研發方面的投入,并在2004年重新占據“第一”,直至今天。
“京”遭遇重創后轉向
日本自然也不甘心就此告別自己當時還未坐熱的“頭把交椅”。2006年,日本政府綜合科學技術會議依據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以理化研究所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開發實施總部為中心,開始了“通用京速計算機”項目的研發工作。這種新的超級計算機就被簡稱為“京”。
但由于遭遇金融危機的襲擊,參與共同開發的NEC與日立兩家公司在經營方面出現了問題,并于2009年5月退出了計劃,導致參與研發的公司僅剩富士通一家,并使得該計劃的目標不得不大打折扣。同年11月,日本政府又削減該計劃的項目預算,導致計劃曾面臨著被凍結的狀況。雖然后來預算又有所增加,但日本超級計算機的研發目的已發生了轉變,原由政府主導型的大型超級計算機研發政策,開始向著產學一體化、為民生提供更多貢獻的方向發展。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王振堂在信中表示,“有關本公司西進計劃一事,核心經營團隊經過深入與周詳的評估后,已決定選擇重慶巿作為宏基西進布局的戰略基地。公司將在重慶成立大陸地區第二營運總部,并布建為全球另一個制造中心。因此,未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