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英特爾投資25億美元興建的大連晶圓制造工廠正式投產。至此,英特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完成處理器研發工作,接著在大連進行初期晶圓制造,然后運送到成都進行封裝測試并制成成品,最后發送到市場銷售,英特爾在中國完成了除美國之外最完整的芯片業產業鏈布局。
新工廠制造工藝全球領先
據了解,英特爾大連芯片廠是其亞洲的第一個晶圓制造工廠,全球第八家300毫米晶圓廠。據了解,受1996年由美國主導的《瓦森納協定》規定制約,美國芯片技術輸入中國必須保持兩代以上優勢。2007年英特爾宣布投資大連芯片廠時,準備采用90納米制程工藝。如今CPU已經升級到了32納米,中間間隔 45納米制程,英特爾順理成章將大連芯片廠的制程工藝提升到65納米。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指出,大連片廠初期投產后將首先生產芯片組產品,支持從筆記本電腦、高性能臺式機到基于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服務器等產品,就芯片組來講,65納米技術已經是國際上最為先進的生產工藝之一。
“但大連芯片廠不能只生產芯片組,今后發展方向是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的芯片,滿足更多領域芯片需求。”由于英特爾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芯片主要是凌動處理器,而凌動處理器是采用45納米制程工藝。這就意味著,英特爾大連芯片廠今后將會采用更先進生產工藝。
47億美元投資建全產業鏈
英特爾在華投資每一步都暗合中國區域發展戰略。
1996年,英特爾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家封裝測試廠,配合中國“浦東崛起”戰略,后來又幾次追加投資,如今在上海的總投資已經增至5.39億美元;2003年8月英特爾投資3.75億美元在成都再建一座芯片封裝測試廠,迎合了中國“開發西部”戰略,而2007年3月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建晶圓廠則呼應中國“振興東北”戰略。加上英特爾在研發、教育等方面的投資。至此,英特爾在華投資總額已達47億美元。
從封裝測試、到晶圓制造,加上英特爾在北京、上海和中國其他城市設立的研發中心和研究實驗室,英特爾通過三次大規模投資,在中國初步完成了芯片業的全產業鏈布局。楊敘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最近被列入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此舉有利于英特爾在中國的持續投入與發展。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責任編輯:佳節)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如果你對網站有好的建議請點擊網站建議發表你的建議。
推薦閱讀
在第一財季中,企業購買微軟新Office辦公軟件和其它軟件的增長,彌補了微軟消費者業務的黯淡無光。投資公司Jefferies分析師卡瑟琳·艾格博特(KatherineEgbert)指出,“微軟在企業市場的表現相當不錯。”該分析師建>>>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