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存儲公司,3PAR并不具有強烈的盈利能力,戴爾第一次報價時的11.5億美金已屬于高溢價。但業界人士指出,3PAR可以為并購方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并彌補對方在存儲方面的短板。而一直以來,惠普和戴爾都面臨著創新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無力在企業級市場同以IBM為首的對手展開競爭。
雖然戴爾能從3PAR那里得到7200萬美元的分手費,但競購失敗也意味著戴爾將在企業級市場和惠普的差距越來越大,而惠普則一舉兩得將競爭對手甩到后面。
如此之高的收購價格,惠普到底得到了什么呢?這個勝果又能維持多久呢?
戴爾放棄
伴隨著個人電腦市場日趨成熟,PC對廠商的利潤貢獻持續走低。因此,包括戴爾、惠普在內的一些傳統行業巨頭就迫切需要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而日前戴爾對3PAR的競購,著實觸痛了惠普的神經。通過8輪的競價之爭,最終戴爾退出了3PAR的競購戰,拱手將這家數據存儲公司讓給了競爭對手惠普。
近年來無論在硬件領域還是軟件領域,惠普一直在與IBM競爭霸主的地位。隨著IBM不斷從“硬”轉“軟”之后,在企業級市場上將惠普甩在了身后。IDC的數據顯示,整個2009年,IBM在服務器領域一直排在首位。而惠普在企業級解決方案市場尤其是具體到存儲領域則存在軟肋,投資少、研發乏力、創新不足一直是惠普亟待解決的問題。
惠普為何如此不惜血本?原來,3PAR是全球存儲虛擬技術的先驅企業,一直為企業數據管理與存儲提供高端系統和服務,其競爭對手包括巨頭EMC、惠普、IBM等。它的業務正是目前火熱炒作的“云計算”的背后基礎。
過去4年,惠普借助收購獲得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真正的競爭資本。競購3PAR,將讓它獲得企業級市場客戶的成長基礎。同時,鑒于未來服務器與存儲的高度整合效應,惠普并購3PAR無疑會使自己在服務器營收和出貨量上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讓自己的領先優勢穩固。
就這場爭奪戰,惠普公司執行副總裁戴夫·多納泰利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惠普的收購不僅擁有很高的價格,而且還將利用在全球的龐大營銷網絡向全球客戶推銷3PAR產品。另外,惠普收購3PAR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利用3PAR的存儲科技,讓其成為惠普融合基礎設施戰略的利刃,使一些大型企業和中端客戶擁有更多的選擇,并為希望部署云計算的客戶提供無與倫比的性能、效率,促使兩家公司出現新業務的增長。
如此這般,對惠普來說,收購3PAR的交易容不得有半點差錯。而如何消化這塊蛋糕并盡快收回之前砸出的大手筆,值得商榷。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責任編輯:佳節)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如果你對網站有好的建議請點擊網站建議發表你的建議。
推薦閱讀
日后PC占有量將急劇減少,PC市場逐漸被手機、平板電腦等侵蝕,未來PC寶座對惠普來說已然沒有意義。像IBM當年將硬盤、網絡、筆記本等部門統統賣掉。 精彩推薦 【IT商業新聞網】 (記者 劉佳)不論是挖取高級管理人才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