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莉時代,惠普是打印的代名詞;馬克·赫德時代,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如今遭遇管理層和業務雙重動蕩的惠普,正大規模向軟件服務集結火力。
惠普的最新動作,是從微軟挖來了比爾·維特(Bill Veghte)掌管其軟件和服務業務。在微軟服務近20年的比爾,曾擔任微軟高級副總裁,管理著其價值達150億美元的Window業務,失敗的Vista和成功的Windows 7都出自其手。
這家公司最新的人事變動中,與軟件相關的還包括:前SAP公司CEO李艾科擔任惠普CEO;任命雷·萊恩為公司董事會非執行主席,萊恩曾擔任甲骨文COO。
“惠普正在向著全球最大企業級服務公司進軍。”10月20日,比爾在跳槽惠普后首次到訪中國,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惠普2009財年1146億美元凈營收中,軟件和服務業務已經占據將近一半,而惠普近期一系列的戰略調整正傳遞給外界一個信號——軟件與服務將成為惠普未來絕對的主攻方向,而這也是吸引他來到惠普的關鍵因素。
連番收購
盡管比爾掌管惠普軟件部門只有短短數月,但惠普已在軟件市場展開連番收購。8月18日,惠普收購一家網絡安全私營企業Fortify;8月26日,惠普收購一家主要提供數據庫和應用自動化服務的私營企業Stratavia;9月7日,惠普以23.5億美元競得3Par;9月13日,惠普又出資15億美元收購安全軟件供應商ArcSight。
“刨除相關聯的硬件和服務業務,惠普去年單純來自于軟件的營收有36億美元,這已經是全球第六大軟件公司的規模。”比爾表示,拓展軟件和服務業務對惠普的戰略發展至關重要。目前,盡管惠普在總體營業額上超越了IBM,但在利潤率上,受制于打印和PC市場利潤急劇下滑影響,惠普的整體利潤率并沒有IBM好。
ISuppli中國資深產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從惠普收購的廠商來看,其意圖加強應用程序的安全性、數據庫和應用的自動化部署、存儲虛擬化以及網絡安全,而這些都將在惠普最終提供的云計算服務中得以體現。
比爾表示,他選擇惠普,看重的正是云計算趨勢下軟件購買方式的變化及由此產生的服務內容和形式的改變。他認為,惠普是為數不多可以提供客戶從硬件軟件到服務支持全流程的企業,這使其在未來云平臺虛擬化服務中具有競爭力。
“信息爆炸讓企業的IT架構開始老化,設備的維護與管理越來越復雜,而一個彈性的、有助于縮減運費用的、可自動升級的虛擬化、云計算IT架構成為企業管理者們的最佳選擇。” 比爾認為,從市場需求講,所有的廠家最終都要走到云計算這條路,只不過大家支持的條件不同,進入的路徑也不一樣,有的擅長存儲、服務器,有的主營網絡,有的重心在軟件服務。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責任編輯:佳節)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如果你對網站有好的建議請點擊網站建議發表你的建議。
推薦閱讀
據了解,從1995年開始,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商,陸續在昆山設廠,配套廠商也隨之進入昆山,一條基本完整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鏈在昆山形成。目前昆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世界每兩臺筆記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