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的造富機制近日連遭學者猛烈炮轟。“完全是赤裸裸的內幕交易!”對于中國創業板無處不在的不公平,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吳曉求日前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如是稱。而北大經濟學教授曹鳳岐、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等三位學者也聯名發表博客,指出創業板造富導致股市公平缺失,成了“不創即富板”。
與此相對應,有數據顯示,創業板上117家公司已造300多位億萬富豪。而為了早日套現,今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已有超過40名高管在公司上市不到半年內,就辭職拿錢“跑路”,涉及20多家公司。而且高管辭職的速度越來越快,首批19名高管平均辭職時點為上市后5.2個月,此后縮短為上市后的2.1個月。
高管辭職速度越來越快
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即將迎來解禁大潮,而早在此之前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們即開始了辭職潮。
巨靈財經統計顯示,首批28家創業板企業有27家將在11月初迎來解禁,這27家公司解禁股數接近11.96億股,而目前它們總的流通股本只有10.3億股。以9月8日的收盤價計算,屆時解禁市值將達到320億元。
另一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創業板開板至今僅11個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40名高管辭職,涉及20多家公司。其中,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辭職。
而值得注意的是,高管們辭職的速度日趨加快,統計顯示,首批創業板公司的19名高管平均辭職時點為上市后5.2個月。與此相比,此后批次上市公司的高管平均辭職時點則是上市后的2.1個月。而關于辭職的原因,多半高管使用了“因個人原因”這一含糊其辭的官話。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辭職的高管離職意在解除持股期限限制,在解禁后套現。
造就300位億萬富豪
創業板啟動申購至今將近一年,目前已掛牌公司達117家之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152位創業板公司的創始人股東(國有企業持股除外)直接持有股份,總市值按8月31日的收盤價計算,接近1300億元,占創業板總市值20%以上。
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家族企業非常普遍。根據110多家創業板公司招股說明書的不完全統計,超過1/3的企業屬于家族控股,要么以自然人的名義出現在前十大股東中,要么采取成立投資公司等方式,通過間接持股實現對公司的控制,目前的賬面財富達數百億元。其中,僅僅創業板企業的IPO就已造就300多個億萬富翁和約40個十億級以上的富翁家族。
“創業板成了不創即富板!”曹鳳岐等學者在博客中嚴厲地指出。
吳曉求:應規范原始股東形成
“如果只是讓有些人去找一個項目迅速暴富,而不是讓那些長期的創業者有財富增長的機制,那這個制度的設計肯定出了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在“資本市場20人論壇”上表示。
昨日,吳曉求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的制度設計亟待完善,主要應規范欲上市企業原始股東的形成。而股東減持、管理人持股、信息披露、超募資金使用等也都需要逐漸完善,“否則這樣的市場將難以承受,沒有持續性”,吳曉求表示。
無獨有偶,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席濤則也聯名發表博文《對創業板公平和效率缺失的反思》,痛批創業板的種種亂象。
三位教授尖銳地指出,“三高”超募導致創業者創業效率下降,甚至成了“不創即富”板———百家創業板公司平均每家超募4.8億元,若這4.8億元均規定存于指定賬號坐收資金收益,那么按目前各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為大戶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5%-8%計算,一年可創利2400萬~3840萬元,不用努力便可坐享收益。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華爾街分析師們都十分關注甲骨文新近推出的硬件業務的進展情況。自從今年初甲骨文完成對SunMicrosystems的收購以來,一些分析師就猜測該公司可能會在硬件市場繼續尋找收購目標。 精彩推薦 北京時間9月11日消息,據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