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丁乙乙)9月8日,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云計算和物聯網時代,嵌入式軟件在應用時可能會遭遇網絡帶寬有限的瓶頸。這就需要開發者在設計時,考慮如何將應用進行合理拆分,使之在使用終端與云計算后臺的分配時達到一個最佳平衡。
“在紐約,當地政府在iPhone的無線網絡使用功能上進行了限制。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如果所有用戶都使用iPhone無線收看電視節目時,紐約市的無線網絡帶寬將不堪負荷,網絡后臺隨時可能崩潰。”方之熙博士給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而這樣的情景在以后臺計算為特點的云計算時代將大量出現。同樣以手機終端為例,方之熙博士表示,在云計算時代手機終端會將大量應用資源放在云后臺,但如果一味追求手機終終端的“無事一身輕”,只依靠著與后臺的頻繁交互完成用戶的需要,就會對網絡帶寬造成極大的壓力。而在中國目前大力提倡建設物聯網的前提下,這樣的瓶頸會越發明顯。
“這就對于嵌入式軟件的開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將程序應用進行合理的分割,一部分在終端如手機上運行,另一部分則放在云后臺。如何優化應用,如何平衡資源,在這個難點上誰做得好,誰就會贏得市場。”
除此之外,對于嵌入式軟件開發公司而言,還要解決開發平臺和最后運行平臺不同所帶來的困難。比如,目前國內為中國移動Ophone開發嵌入式軟件的廠商,在研發階段通常只能通過仿真器和模擬器來測試被開發的軟件,往往在模擬過程中一帆風順但在最后在實際平臺上運行時,才會發現有許多問題產生。而這類情形已是嵌入式軟件開發的普遍現象。
方熙之博士還表示,在摩爾定律下不斷推陳出新的芯片,能否在剛問世時就有相配套的嵌入式軟件到位,也成為了一個行業難題。如手機產業需要短頻快的嵌入式軟件產品,而短頻快的開發不能產出精工細雕的高質量軟件,反過來又拖了產業發展的后腿。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自8月9日起,馮軍堅持每天發一條感恩微博。在截至到目前的33條感恩微博中,馮軍感謝的人既包括自己的母親,啟蒙老師,也包括他的同事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而這條“裸捐”宣言,就是第33條感恩微博。 精彩推薦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嵌入式軟件開發在云計算和物聯網時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