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微軟的操作系統和相關應用軟件定義了用戶與電腦交互的方式,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微軟也借此壟斷市場,成長為全球科技企業的霸主。不過,世易時移,江湖在悄然改變。由于在網絡領域一直突破維艱,微軟不免英雄遲暮,其技術企業股市大佬的地位就在今年5月重新被蘋果所取代。而順應市場發展推出互聯網業務九年來,微軟網絡業務累計虧損達60億美元,這不免讓人懷疑微軟帝國是否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網絡業務巨虧令投資者不滿
據報道,近日微軟和雅虎正在尋求加快其搜索合資公司的啟動速度,兩家公司希望能在今年10月中旬煻非2011年的某個時候,完成整合工作。觀察人士指出,谷歌公司在搜索領域市場份額的加速擴大,是微軟和雅虎急于聯手的重要誘因。但兩家公司合作的意義更多是減小與谷歌的差距,卻無法對后者在搜索領域的領先地位形成實質性威脅。
雖然近日有調查數據顯示,微軟的必應已經超越雅虎成為北美第二大搜索引擎,必應上線兩個多月以來,市場份額持續攀升,7月份已達到8.9%,不過微軟互聯網業務的巨虧卻無法令投資者滿意。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10財年內,微軟網絡服務部門實現收入22億美元,營業虧損23.5億美元。數字顯示,微軟網絡業務過去九年的總收入超過190億美元,營業虧損額卻高達60億美元。
從比爾·蓋茨以往認為互聯網不過是“傳輸工具”,到2001年真正看到互聯網的重要性,9年來,微軟在互聯網領域一直處于“抬不起頭來”的處境。從新推出搜索引擎、到注資Facebook、試圖并購雅虎,這些年微軟在互聯網領域,努力自歸努力,效果總也不佳。
微軟互聯網業務何以疲軟?
美國媒體指出,微軟整個公司的文化、架構、思維方式都是基于硬件之上的軟件,而不是網絡之上的軟件。盡管它已意識到軟件應該作為一種服務,卻從來沒有把網絡視為一個整體,微軟眼中看到的都是一臺臺機器。
從自身來說,作為傳統的優勢,軟件成就了微軟也限制了微軟。微軟在商業模式上一直囿于軟件買賣難以轉型。微軟的戰術之一就是,每過幾年推出一款沒有漏洞的新版本Windows軟件,并在不斷的更新中進行提升或是加入能夠跟上競爭對手步伐的功能。這種模式相比于競爭對手未免遲鈍,這從微軟推出新系統的間隔時間越來越長就可得到驗證。
谷歌等互聯網公司則是另一種盈利模式——以賣流量取勝,它們通過免費提供網絡服務和軟件以獲得流量,最終從廣告中獲得收益。評論認為,微軟的互聯網戰略是搖擺的,“微軟的搖擺是因為不理解互聯網的精神,一直在以軟件的思路擴張互聯網產品線。軟件模式采取的是廠商導向,而互聯網模式的根本則是用戶導向。”互聯網時代將軟件與服務聯系起來滿足客戶需求才是王道。
其實很容易解釋微軟為何表現得如此疲軟。就在微軟搖擺不定的時候,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早已成長壯大,在互聯網領域,微軟甚至落后于AOL和Yahoo。微軟因此陷入一場代價高昂的追趕之中。為了追趕谷歌,微軟在數據中心、人才和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了瘋狂的投入,這些投入甚至遠遠超過了公司的銷售額。從某種程度上說,微軟一直忙于防守谷歌的進攻,然而被動防守只會跟隨對手亦步亦趨,最終的結果是即使它在數據中心和市場營銷方面投入重金,也無法遏制搜索市場份額被谷歌逐漸吞噬的趨勢。
再看整個大環境的變遷。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微軟正面臨著其有史以來最大的競爭威脅。1990年代中期,互聯網公司蓬勃興起,谷歌、雅虎等開發出以網絡為基礎的軟件,這些軟件可以替代Windows的部分功能,因而嚴重威脅到了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霸主地位,并對微軟在個人電腦領域的控制地位構成挑戰。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責任編輯:看海)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如果你對網站有好的建議請點擊網站建議發表你的建議。
推薦閱讀
隨著iPod銷量的下降,數字音樂銷量也可能隨之減緩,因為iPod是推動數字音樂下載的核心動力。IFPI數字顯示,自2004年蘋果在全球范圍內推出iTunes音樂商店以來,全球數字音樂銷量就開始穩步攀升。 北京時間8月30日晚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