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家中,柳傳志一直以擅長把握政策變化趨勢、在動蕩環境中捕捉市場機會而著稱
一年前,在重新成為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后(有媒體甚至將他的復出與當年喬布斯在蘋果的復出相提并論),他便開始使出十八般武藝以拯救處于懸崖邊上的公司。如今,根據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聯想集團似乎已經轉危為安,除了實現連續兩個季度的盈利外,公司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業務也全面恢復增長。在新的移動互聯網方向,公司也開始全速前進。
柳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投資家和資深的中國全國人大代表。這兩重身份讓他必須更加敏銳地觀察環境的變化,并做出決策。近日,剛剛參加完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的柳傳志接受了《福布斯》中文版的專訪,談起了他復出這一年與金融危機斗爭的經驗,以及日益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對中國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
《福布斯》中文版:最近你和聯想被中央樹立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典型,你認為中國企業從這次危機中可以學到什么?
柳傳志:其實在危機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大量的事情都不是企業本身能夠預測和直接抗拒的,能做的事情還是把自己能控制、能預見的事情做好,我覺得最能把握的就是企業本身的管理。
那你覺得未來幾年中國企業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呢?
一個是環境資源的問題,另外一個是國際經濟中的沖突。由于中國對國外的經濟有很強的依賴,但全球市場就這么大,大家都要吃這碗飯,所以一個是把餅做得更大,一個是搶這個餅,搶餅的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這就有不確定性。還有中國國內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人口老齡化等。再有就是由于分配不公或者政府工作效率問題引發的一些沖突事件,會不會影響社會安定,都是企業家比較關心的。
你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匯率之爭呢?從長期看,匯率的變化趨勢會如何影響中國企業?
這要分情況看,但我只想從聯想集團的角度來講。聯想受匯率的影響相對要小些,因為我們的國內外市場正好一半對一半,生產在中國有一部分,在國外也有一部分,這樣的話就比較均衡,要完全靠出口就比較被動。還有一點就是看你出口后賺什么錢,如果賺品牌和渠道的錢,受匯率影響相對就會小;如果主要賺國內勞動力的錢,尤其是只靠向國外出口原材料,結果當然成本就高。
從今年的“兩會”上,你捕捉到了哪些新的動向,以及未來可能出現像聯想集團這樣的企業的新機會呢?
現在許多民營企業很熱衷于能源領域,比如太陽能、植物能源,或者煤轉化成為清潔能源等,但大家去做的時候,別全都擠在低技術層面,有些高技術部分還是要想法突破,可以去高薪挖一些國外的人才,不然的話將來又會被人家掣肘。
第二個是聯想電腦的啟示,我們的電腦已經賣到六七級城鎮,賣到中國逾1.9萬個鎮,說明農民工或者說作為城鎮固定人口這種社會力量是巨大的,這里面含有大量的機會,在聯想投資和弘毅投資里邊我們已經感覺到了,所以這個實際上是可以做大布局的。
至于向海外進軍的話,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走出去之前還是要養成務虛和思考的習慣,想好為什么要出去,出去以后一些風險怎么去化解,這些必須反復討論。
回到聯想本身,你似乎對通過互聯網戰略來應對所有這些不確定性抱有厚望,但我們知道,不光傳統的IT公司和電信設備商,電信運營商也會加大押注,你認為聯想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最大的優勢就是聯想又做電話又有電腦業務。2003年的時候,聯想提出要專注,把其他東西砍了,我堅決支持楊元慶要把電話那塊留下。后來并購IBM PC以后,國際CEO要砍掉這塊,或者不重視這塊,沒想到未來的戰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揮了聯想控股的優勢,讓旗下的弘毅投資聯合其他機構把它收購過來,實際上是給它存起來了。果然,由于換了領導人,這塊現在做得非常好。何況相比而言,從PC往移動互聯網轉要比從電話系統向移動互聯網轉更容易一些。
那最大的挑戰在哪里?
最大的挑戰就是iPhone太厲害了。它目前已經有十萬款軟件,作為一個中國企業家來說,我感到這又是一個對中國整個行業的嚴峻考驗。中國這么大,如果我們不能在這一領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確實是個問題。幸虧聯想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操作系統是自己設計的,這真的極其重要。過去為什么老設計不了,因為系統不允許你染指,有錢也不行,因為微軟太強大了,全世界兼容,現在正好,這是一個機會,所以我們潛心研發多年,做了這個系統。
我們有什么籌碼跟蘋果去對著干?
最大的籌碼是中國市場。它有十萬款軟件,但真正使用的,能起作用的,大概也就是幾百款到一千款。我們和他們比,優勢是中國的服務商非常堅決地支持我們的樂Phone ( Le Phone )。我們會結合中國用戶的需求進行系統設計,比如與阿里巴巴、淘寶、QQ的結合等等,非常之方便。我們頭一兩年一定要把市場份額占住。
那會需要很多錢,聯想是一家上市公司,會不會有壓力?
這就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它可以把更多錢用在研發上,甚至為此把它的增長速度稍微壓低一點,其實這對股市反而是好的,要不然投資人總是對你的預期太高。我們今年的增長可以通過新興市場和降低成本等得到保障,到了下年,新投入的這塊可能就接上來了。
那你覺得未來幾年中國企業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呢?
我認為是主人翁精神與企業文化。我一直要求聯想的高管要有主人翁精神,只有這樣,他才會從長遠的利益去進行思考和決策。西方很多公司因為創始人的離開、職業經理人的掌權而衰退,比如康柏。假定這次沒有我和元慶作為董事會大股東代表出手的話,這個企業可能就完了。我現在很多事情都不去管了,但有一點是我主動承擔的任務,就是幫助聯想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目前聯想集團提倡的是“說到做到,盡心盡力”。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公司戰勝很多不確定性。
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走出去之前還是要養成務虛和思考的習慣,想好為什么要出去,出去以后一些風險怎么去化解,這些必須反復討論。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列娜)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2010年是中國電紙書元年,漢王、盛大、臺電、愛國者、紐曼等傳統硬件和數碼品牌競相加入。不過,半年過去,一度最耀眼的明星產品電紙書,似乎進入了發展瓶頸區。 2010年是中國電紙書元年,漢王、盛大、臺電、愛國者、>>>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