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天下雜志》一月刊日前發表了名為《智財戰換中國半導體江山,臺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秘密》的文章,介紹了臺積電與中興的訴訟戰。
一樁和解案、一段十年恩怨、一位中國半導體教父下臺,一鞠躬、一場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競爭新局。
去年底,臺積電與中芯國際達成和解協議,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畫下句點。中芯除了賠償臺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臺積電8%中芯股權,臺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1.3港元認購2%的中芯股權。未來,臺積電將持股中芯國際10%,成為中芯國際繼上海實業、大唐電信后第三大股東。科技業紛紛側目,但大贏家臺積電卻無得意之情。
“我們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我們的科技技術和知識產權,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臺積電法務長杜東佑接受《天下雜志》采訪時一再強調,臺積電并沒有像德州儀器、IBM積極興訟,賺取專利費、消滅對手。換句話說,臺積電并不想讓中芯以破產收場。因為一旦中芯破產、廠房出售,臺積電制程技術將會外流。接手中芯的企業,一定先打價格戰、破壞市場秩序,中芯制程技術既然來自臺積電,臺積電將首當其沖,這是臺積電最不樂見的結局。
“如果市場上其它競爭者打著TSMC-Like的旗號拉客戶,卻不必花一毛錢投資在制程上。臺積電如何差異化競爭?這不公平,”杜東佑痛斥。
“戰局一開,就只能求和,不能求戰,”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邱奕嘉觀察。
到底,臺積電如何以戰逼和?以和止戰?臺積電八年來做出哪些戰略選擇?
時光倒轉。八年前,杜東佑剛剛被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請來謀畫臺積電知識產權戰略。當年臺積電的困局是,只知道中芯大舉挖角臺積電員工,但不清楚商業機密是否被竊。眼睜睜看著中芯興建全中國第一座八吋廠,成為中國刻意栽培的樣板企業,武功高強的臺積電卻受政府法令束縛,施展不出拳腳。
當張忠謀頻頻出訪蘇州、南京、上海,計劃在中國興建八吋晶圓廠時,臺積電同時在臺灣向離職經理劉蕓茜發出禁制令,控告劉蕓茜涉嫌將十二吋晶圓廠配置和設計圖、晶圓的制程和配方,外泄給中芯。
臺灣檢察官搜索劉蕓茜家中,扣押劉蕓茜計算機。在計算機硬盤里的數據和電子郵件中,發現當時中芯首席營運總監Marco Mora,的確曾明確要求劉蕓茜提供臺積電十二吋晶圓廠的制程、設備列表。但中芯持續否認擁有臺積電技術。
興訟、采證、掐要害
疑云重重時,臺積電第一個策略選擇是,以興訟掌握證據。“為了要保護我們的科技技術和競爭優勢,你必須掌握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因此我們選擇到有‘發現揭露程序(Discovery)’的美國法院,我們必須藉由提告來獲取、保護證據,以利后續調查,“杜東佑說。
臺積電一邊模擬提告、沙盤推演,一邊在美國搜集中芯的半導體產品,做還原工程分析,這是臺積電的第二步策略選擇。
七年前的秋天,臺積電有了重大突破。
“Dick,你給錯產品了,這是臺積電的產品,”做還原工程的工程師向杜東佑抱怨。
“不可能,我百分兩百確定,這不是臺積電產品,”杜東佑斬釘截鐵回答,心底確認了中芯侵權、不當使用臺積電營業機密。
當年冬天,臺積電終于出招,在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對中芯提出訴訟。當時中芯已在上海擁有三座八吋廠、在天津并摩托羅拉八吋廠、在北京興建三座十二吋廠,部署所謂的“菱形戰略”。
再過一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決廣泛的搜證程序(discovery schedule),之前尚未交出任何文件的中芯,必須交出文件。當時臺積電還不知道,中芯實際上擁有臺積電一萬五千份文件、長達五十萬頁的數據。
“老實說,如果我們在二○○五年就知道,中芯用我們點一三微米、九十奈米制程的商業機密,我們第一次協議的求償金額當然就不會只有1.75億美元,我們將會要求更多,”杜東佑聳聳肩地說。當時,臺積電只能相信張汝京“中芯獨立自主開發技術”的說詞。
等到中芯建廠完畢,又持續九年虧損,中芯大股東早已籌劃撤換張汝京。耐心等待時機成熟的臺積電,第三步的策略選擇是,讓墜落谷底的中芯活下去,臺積電趁機掌握策略影響力。
“這一次的談判,我們當然可以要求更多賠償金、更好的條件。我大可以再去ITC申請禁制令,不讓中芯產品銷往美國,我可以再控中芯侵權,可是為什么要呢?我們的原則是要中芯履行原有的和解協議,”杜東佑再次強調,臺積電只要中芯保護既有的臺積電制程,并不再竊取臺積電技術。至于10%的股權協議,則是由對方大股東協議,臺積電“被動持有”。
五年造出世界級法務團隊
臺積電贏的關鍵,在于利用第一次訴訟后,以五年時間打造世界級法務團隊,建立起周全的商業秘密管理制度,尤其在商業秘密各種防火墻的管理,達到國際水平。
“臺灣企業,不論大小,都應該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思考和團隊。先做正確的內部分析,畫出技術藍圖,決定你所要保護的技術,再決定要申請專利或以商業機密加以保護,”杜東佑分享臺積電的成功經驗。他更不忘提醒,執行長必須負起“訴訟指揮“的關鍵任務。“企業法律部門要形成企業策略性競爭優勢的首要因素,就是高階主管的支持與承諾,尤其是董事長、執行長,”杜東佑回憶起,與張忠謀沙盤推演時常被挑戰的情景,“他很嚴格,總是問我,為什么這么做?你要怎么贏?”
反觀中芯,張汝京在下臺前一天,還致電友人,向友人詢問,“你知道臺積電用營業秘密保護的技術,到底是哪些制程嗎?”
洋將當前鋒,杜東佑率領二十多人的法務部門,攀上過去臺灣企業沒有想象過的戰略高度。
“以這個案子來講,是足以左右大陸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不僅是中芯股東,更可以用授權長期控制中芯。只要你不乖,我就終結授權,你所有的產品就出不了門,”一位業界資深法務人員評論。
讓政府也成大贏家
臺積電以戰逼和的另一個關鍵,是讓政府也成了大贏家。
為了培育中國半導體產業,北京政府、上海政府、武漢政府、成都政府、廣州政府莫不掏腰包,支持中芯的發展。無奈中芯營運不見起色,大股東拍板決定,張汝京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扎根、蓋廠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下一階段,該是請行家經營中芯,加速中國IC設計業者的研發創新。“只要TSMC里面有人可以把中芯帶起來,why not?nothingtolose,”一位曾經參與中芯營運的專業經理人,說出中芯董事會的心聲。
過去,以晶圓代工模式破壞半導體產業價值鏈的臺積電,未來將在中國大展鴻圖,以開放創新平臺扶植中國IC設計。臺積電與政府,默契十足地打出一場雙贏的完美知識產權戰。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谷歌平板電腦”可能最終會有多種款式,因為ChromeOS操作平臺不會只局限于谷歌主推的產品,而將會推廣給不同的硬件制造商。 2月2日消息,美國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今天搶先發布了谷歌平板電腦Chrome OS的模型照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政府成大贏家 臺積電不消滅中芯國際揭秘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