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現在的軟件業就好比上世紀70年代的汽車業。各公司都力圖獲得IT市場上最大的份額。”這場中外對壘的圈地戰、消耗戰是金蝶面臨的最大挑戰。 CFP供圖
在全球媒體和分析機構們發布的2010商業預測中,中國依然是最炙手可熱的市場,消費模式的變化將使得能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服務的企業獲益,一些行業巨頭可能將被新興強者取代。通過技術的手段提高生產力提升利潤成了每個企業的當務之急———這些商業預測正是以徐少春為代表的國產管理軟件大佬們面臨的機會窗。
上月末,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北京高調宣布2000萬并購房地產軟件嘉瑪,標志著ERP從制造業進入房地產業。徐少春透露,將繼續并購策略,明年至少會有四家知名的軟件企業被金蝶收入囊中,同時,2010年金蝶將結束管理軟件行業以20%左右增長不溫不火的局面,進入快速擴張關鍵時期,業務收入目標希望實現40%左右的增幅。同時宣布進入全球企業軟件標準委The O penG roup董事會,T he O penG roup是由HP、IBM、SAP、SUN等五大巨頭開放性標準的制訂機構和交流平臺,這是亞洲軟件企業首次打入全球“標準俱樂部”。
但這家國產軟件巨頭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現在的軟件業就好比上世紀70年代的汽車業。各公司都在努力獲得IT市場上最大的份額。”,這場中外對壘的圈地戰、消耗戰是徐少春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時,創業板的推出,讓軟件業中原本被廣泛看好的并購時機變得不那么確定。
圈地戰、消耗戰興起,國產軟件再掀并購潮
以IBM、ORACLE為代表的國際的軟件巨頭幾年前就掀起了一場全球軟件業并購潮,這些巨頭以一年幾十家的速度吞食著行業里的領頭羊,讓全球軟件業變成寡頭游戲,包括微軟、IBM、SA P在內的巨頭都對金蝶用友幾大國產軟件虎視眈眈,頻拋“繡球”。但管理軟件依然是軟件業中唯一能與外資企業勢均力敵的行業,相反,當國產軟件正在投資大躍進時,去年不少軟件跨國公司除研發外都開始在國內收縮戰線。
幾年前徐少春曾在行業高速發展期發起了一輪大規模并購,先后并購了北京開思、新亞賽邦、深圳歌利來、宏景科技等多家國內軟件企業。在去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徐少春卻敏感地意識到管理軟件業將隨著工業與信息化的融合迎來“第二春”,與很多并購后維持現狀的公司不同,金蝶在并購之后都會對原公司進行整合,去年1月份金蝶收購了零售連鎖軟件企業深圳商祺,4月又將服裝行業軟件供應商廣州齊勝收入囊中,
“圈人、圈地、圈技術”可以看出金蝶的并購邏輯,“因為金蝶要打造一個百億級管理智庫,爭當世界級管理團隊,所以我們對行業了解、能把客戶需求轉變產品架構的高端人才”,同時通過并購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已經在軟件業中被證明是有效的策略,“還包括產品的并購,2001年并購開思,開思原有產品逐步完善成為今天我們高端的產品EA S,我們EA S去年在高端產品增長50%以上,我們公司增長動力去年主要在高檔市場。”與甲骨文并購后把對方技術雪藏起來的策略不同,金蝶在并購之后都會對原公司進行整合,最終將其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產品線當中。
但這種并購戰也遭遇不少挑戰,不少軟件企業在采訪中都坦承,創業板的推出,讓軟件業中原本被廣泛看好的并購時機變得不那么確定。“并購門檻提高了,難度加大了。”
瞄準政府大餐,進軍電子政務
“我們原來是三駕馬車,企業管理和服務、電子商務,今年增加一駕馬車電子政務”,面對新醫改、3G、智能電網、物聯網等政府主導下的巨額投資大餐,過去以面對企業市場為主的金蝶開始進軍電子政務,正式成立電子政務公司。“今年一年我們準備擴張2000名,大力發展金蝶四駕馬車,其中1000名是科學家級別的頂級人才。”
徐少春透露,金蝶在2009年大手筆逆市擴張,研發投資增長30%,營銷網點增加5%,分公司新增10家,合作伙伴增加400家,企業員工增加1000人。同時,金蝶投資成立顧問學院,中間件也獲得多個國家級重點項目,友商網注冊用戶達到100萬。除了業務擴張,徐少春的資本運作之路也緊鑼密鼓“我們正在積極準備創業板上市(友商網和中間件業務)工作”,去年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徐少春曾豪言,三年內再造兩家上市公司。
同時宣布進入全球企業軟件標準委The O penG roup董事會,這是亞洲軟件企業首次打入全球“標準俱樂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曾經表示,“與西方發達國家比,國內的信息化建設在硬件方面已經不相上下,在軟件方面有5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10年的差距,在架構方面則有20年的差距。”在金蝶的價值鏈上,中間件平臺一直是徐少春的重要戰略。
同時金蝶繼續從產品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2009年財報還未公布,但2008年,來自咨詢服務的收入已經占到金蝶營收的12%,而在幾年前這個比例近乎是零;此外,來自軟件實施服務的收入比例已經達到23%;兩者相加,服務已經占據了金蝶營收的35%。未來,徐少春希望這個比例能夠超過50%。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少春
對話徐少春:卸任“首席架構師”重做“家長”
南都:去年我們有一系列研發和其它投資,從投資者角度大概什么時候能見到回報?有沒有回報期?
徐少春:從研發來講,金蝶一直注重研發產品創新的公司,所以我們在研發是高比重投,研發投入占年收入12%的投入,它是持續的。我不能確切告訴你今年研發哪年得到回報,這是持續保持企業高的創新能力的保障。2009年新設立的分公司主要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預計未來三五年時間內,是ERP收獲的時間。我們希望更貼近客戶,為他們提供一體化的服務,這樣實現公司在二線城市發展。所以去年我們分公司的投入和收入持平。我們預計今年分公司會給公司盈利。
南都:眾所周知經濟風暴對企業的經營影響比較大。許多企業在控制成本時,都想壓縮IT支持,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答:任何一個企業在經濟危機時采取應對之策,都是必需的,關鍵是對癥下藥。企業壓縮成本時,要看壓縮的項目是不是帶來價值的地方。如果企業把產生較大價值的投資大幅縮減了,那么對企業更加不利。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管理水平進行了一次“體檢”。通過這個金融危機,讓更多企業意識到管理軟件的重要性。
南都:并購之后面臨很多產品整合,公司戰略如何調整?
徐少春:我今年開始不再擔任首席架構師了,我的職務是首席執行官,首席架構師讓公司更多人擔任。我們公司今年組織調整就是為了配合業務的增長———在企業管理、服務和電子商務基礎上新增加了電子政務公司。
業界視點
萬科經驗:“如果沒有信息化,萬科會怎樣,我不可想象。”
地產業從區域型向全國型升級,房地產正成為ER P的熱門賺錢行業。以金蝶為例,去年房地產信息化業務增長了300%,七成地產企業都成為其客戶。緣何地產業信息化突然變得如此熱門?
嘉碼軟件總經理王剛博士解釋,房地產行業進入蛻變期,這個行業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暴利行業,在不少人的觀點里,低價拿到一塊好地,蓋好房子高價賣出去,就能賺大錢。事實上很多房地產企業確實就是這樣運營的,也賺到了錢。隨著調控的深入,這種撞大運的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行情好的時候,大把賺錢的房地產公司。而行情不好的時候,死得最快的往往也是房地產公司。而那些死得快的房地產公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萬科號稱不賺超過25%的利潤,但是大家忘記了萬科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在合理的利潤范圍內,盡可能地提升利潤空間,這就要求極高的成本控制。萬科集團成本部總經理劉石磊說:“我到萬科10年了,萬科一直在走信息化道路。沒有信息化萬科會怎樣,我不可想象。”劉介紹,通過成本管理能夠創造幾億甚至十幾億的空間,我們要像工業化管理一樣,這就是現在萬科成本管理上的決心。萬科運用金蝶EA S系統,成本管理已經能精細化到一根電線。
用信息化手段來控制成本,信息化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劉石磊介紹,當集團比較大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數據化和信息化的平臺來防范錯誤。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在總部監控到每個“點”,總部的集權管理可以發現風險。沒有信息化可以想象萬科在成本控制上會是怎樣一個混亂的景象。“比如我們做園林景觀的時候。大量的實踐證明我們的客戶喜歡郁郁蔥蔥的感官,但是之前萬科的項目硬地比較多。所以2009年我們對項目軟硬地的比例做了一個規定。規定之后,無論是在客戶感覺上、成本的節約上,還是水泥等材料的消耗量上,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以房地產一線公司為例,萬科與別的公司相比,成本管理上做得好有什么指標可以衡量?“我們一直在探討一種科學的客觀的指標,比如說今年的成本控制數據相比去年是漲了還是降了。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這種方式有不太合理的地方。于是2010年,我們會有一些新的衡量指標出來。投資的偏差率、成本的波動率、浪費的發生率等等。”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IE7曾有一段時間是全球用戶數最多的瀏覽器,然而隨著部分IE7用戶轉向IE8,這兩款瀏覽器的用戶數一度均低于IE6。IE6在過去一年中用戶數也在逐漸減少。 研究機構NetApps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Windows XP用戶數的減少,I>>>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金蝶豪言今年至少將四家軟件企業納入囊中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