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受制于面板的國內彩電企業終于找到了翻身的機會。隨著國內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優惠政策的出臺,國內液晶面板的需求量大幅上漲。TCL集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搶先動手,上馬了8.5代液晶面板項目。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介紹,未來國內液晶面板的缺口,在2013年有望被填平。
TCL8.5代線動土
李東生坦言:“從2004年開始,彩電加快從顯像管轉向平板,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國內彩電產業面臨的挑戰是很大的,因為我們在液晶面板方面之前的投入準備是落后于日本、韓國甚至中國臺灣的企業,所以在過去幾年國內彩電產業整體來講在全球市場份額是下降的。”
眾所周知,液晶面板生產一直被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所壟斷,據Display Search統計,2009年液晶面板出貨量全球市場占有率份額為三星電子27%,LGD25%,友達光電16%,奇美電子15%。
對于國內的彩電企業而言,一直過著“受制于人”的日子。而此次動工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或許將會改變這一現狀。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45億元,是深圳建市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個。華星光電的注冊資金為100億元人民幣,由深超公司與TCL集團各投資50億元人民幣。項目初步規劃產能為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年產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約1400萬塊,計劃于2011年三季度試產。
“目前全球有5個企業擁有8.5代生產線,大部分投產時間都在1到2年,所以它是全球液晶產業最新的技術。按照現在使用的情況,8.5代經濟切割是可以適用從上到下是55寸、52英寸、46英寸、32英寸、26英寸彩電,所以覆蓋品種比較多。”李東生稱。
李東生還表示,項目的啟動對于改變我國彩電企業“缺芯少屏”的現狀,擺脫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增強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平面顯示器產業的話語權,提升整個中國彩電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示范意義。“中國本土企業將產業鏈條向上延伸至核心部件領域,完成新型平板電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形成良好的上下游配套,從整體上提升中國彩電企業的競爭實力。”
三年后國內面板缺口補齊
2009年,中國臺灣三大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向大陸企業一共提供了約2000萬片液晶電視面板,總銷售額高達34億美元。今年大陸彩電企業將向中國臺灣面板企業購買53億美元的液晶面板,采購金額比2009年增長56%。
而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已獲批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共有3條,對于龐大的市場缺口來說,可謂杯水車薪。業內人士分析,在現有的情況下,國內彩電企業的出路仍然是向臺灣地區擴大采購規模。
李東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供應市場來看,全球現有產能估計可年產液晶電視面板1.5億片。2013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需求量2.03億臺,考慮到流通環節的存貨,需要面板約2.2億片。如果國內擬建的項目全部上馬,預計2013年國內可產液晶電視面板超過8000萬片,按照國內彩電制造份額占全球的40%預估,對于未來的市場缺口恰好能夠彌補。
2009年TCL銷售液晶電視842萬臺,同比大幅增長101%。華星光電的產能是1400萬,預計2012年TCL液晶電視出貨量將會達到1500萬臺,“并非所有產能都是自我消化,也會提供給國內外其他廠商。”李東生介紹。
北京華興萬邦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劉朝暉認為,TCL集團由產業鏈下游向產業鏈上游進行垂直整合,將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一種成功模式。這種向上垂直整合的模式,其優勢之一在于下游制造企業可以幫助上游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企業解決很多“拿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同時又可以利用上游企業的綜合優勢提升下游企業的競爭力,實現可整體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等離子仍無力翻身
Display Search調查顯示,自2009年12月開始,液晶面板價格就已經停止了下降趨勢,并出現了1-3美元的上漲,本月液晶面板再次上漲了3-5美元。造成這一輪上漲的根本原因,就是三星向冠捷持續并大量采購液晶面板。
按照以往經驗,每當液晶面板出現缺貨的時候,電視生產商就會轉攻等離子面板的采購,不過這一次許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等離子面板的前景。
聯訊證券分析師韓旭指出,TFT-LCD液晶平板顯示技術的成熟度已經非常之高,液晶面板的切割成本與等離子電視相比要低出好多,若等離子面板不能夠在技術層面上盡快的降低成本,那么淡出國際市場將是早晚的事情。“現在只有長虹在做等離子,各大廠商都持觀望態度,我對等離子未來的前景很不看好。”
市場調研公司In-stat預測,到2011年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將超過75%,而等離子的市場份額將不超過15%。劉朝暉表示:“從未來趨勢來看,不論是以高清晰度、數字化和網絡化為主要特點的高端液晶電視,還是以更便宜、更可愛的低端液晶電視,相比等離子電視而言,都有著更為巨大的發展空間。”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內容為王”、“內容是靈魂”,不止一家的電子閱讀器企業老總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了對內容來源的高度關注。作為電子閱讀器終端本身,歸根到底,無論產品形態如何變化,附加功能如何強大,去除了“電子”這個修飾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