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國務院頒布《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把增強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加快培育信息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等作為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與此同時,“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申報正式啟動,中央將每年為企業提供20億政策扶植資金,地方將同期配套支持,并將持續15年。
政策的大力支撐給了國產軟件企業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給國產軟件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40億的配套資金支持,正版化的持續發展,政策的不間斷良性引導,一切配套體系似乎都已經為國產軟件企業的發展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然而用戶的使用習慣、整體產業鏈的完善、上層應用的配套研發等一系列問題仍然存在,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現有環境依然存在問題,國產軟件企業要想找到出路就必須在壓力中提煉出個性化的服務動力。
微利時代必然重服務
2008年底,微軟首席在華做以大動作的促銷活動,隨后又再次調整其產品的在華價格,同期,以中標軟件、金山等為代表的國產桌面辦公平臺軟件企業紛紛發起市場攻勢,中標普華Linux桌面及辦公軟件在部分網站提供免費下載,金山緊隨其后提供WPS的免費版。時隔一年,谷歌又再次向基礎軟件領域發起攻勢,推出Chrome OS,各企業的紛紛出手顯然已經將桌面辦公平臺軟件市場利潤逐漸壓縮,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及利潤不斷走低的大環境中尋找到自己的真正出路?國產桌面辦公平臺如何利用本地化的優勢拓展利潤空間?在軟件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國產桌面辦公平臺的服務市場又在哪里?。
“目前,可以這樣說,我們企業的產品再走OEM路線已經幾乎沒有什么利潤可言了,而據我所了解,目前有競爭對手的OEM操作系統比我們還要低,僅賣不到1塊錢,對于國產桌面辦公軟件企業而言,再走靠賣‘軟件許可證’生存的路線顯然已經行不通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這樣看待傳統市場營銷手段的國產軟件企業的明天。
軟件向服務轉型已經如箭在弦,然而對于國產桌面辦公平臺廠商而言究竟是否需要轉型?如何轉型?轉型的同時又怎樣兼顧原有的陣地?國內唯一擁有桌面及辦公套件的桌面辦公配套產品的廠商上海中標軟件有著自己的思路。
服務即差異
有數據顯示,2009年1~10月,軟件產品收入達2684.3億元,占軟件服務業總收入的34.9%,同比增長20.6%;軟件技術服務收入1662.6億元,占軟件服務業總收入的21.6%,同比增長26%。近日,工信部正在著手編制《加快軟件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我國軟件服務業的產業規模、產業結構、應用推廣、技術創新、企業發展、人才發展等七大目標。軟件向服務轉型已經如箭在弦。
“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開源軟件的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很顯然,開源軟件自身的成本優勢已經在逐漸撼動閉源軟件這棵大樹,而國產軟件要把握機會快速發展,則要靠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價值增長點,擴大自身服務優勢,進而通過服務贏取更大的市場空間。”上海中標軟件有限公司總裁韓乃平如是說。
2009,作為唯一具有操作系統及辦公軟件的國產軟件代表企業,中標軟件針對市場需求進行了大手筆的調整,以服務為中心的戰略思想隨即深化。
年初,已經讓中標軟件嘗到差異化市場甜頭的藏文OFFICE的成功推進,為了能夠適應更多的個性化市場需求,中標軟件決定與國防科技大學實現操作系統方面的全面技術合作,與此同時,中標軟件還同期啟動了與北京、上海、鄭州等地的多所院校共建聯合實驗室的工作,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各實驗室的技術研發進行角色劃分,從而使差異化戰略深入技術層面。
而在市場營銷方面,中標軟件首先在企業內部建立了市場營銷中心,該中心完全根據市場行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場拓展,同時成立支持服務呼叫中心,提倡親情服務概念,在客戶、用戶、第三方渠道商以及支持服務工程師之間建立起了暢通的溝通橋梁,在此基礎上,中標軟件根據項目和最終客戶的業務狀況,給客戶分配不同的服務等級,通過統一的業務系統平臺實現對客戶服務的監控、跟蹤,根據客戶服務需求狀況的變化調整服務等級,及時響應客戶對服務需求的變化,提升服務品質;在企業外部,中標軟件從縱向上分別與長城、浪潮、方正、同方、恒基、沐澤、恩伯爾、藍星等20多家國內硬件廠商開展合作,同時在橫向上分別與上述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拓展售后服務網絡,或利用合作伙伴現有的服務渠道,或中標軟件自建渠道,將遍布全國36省的售后服務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從中標軟件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國產桌面辦公軟件企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是“走自己的路,讓用戶去體驗。”如果再一味靠“賣軟件許可證”實現市場的規模性擴張顯然已經是一種夢想,而在如今靠服務打拼的時代,把軟件轉化為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滿足差異化服務需求是對國產軟件的又一項新的考驗,也許,正是由于國產軟件的本地化優勢能夠讓國產軟件在如今的競爭中快速崛起,也許是中標軟件的個性化清晰思路讓中標軟件在國產軟件發展上略顯快速,但無論怎樣,國產軟件的服務之路是歷史的必然,我們相信,國產基礎軟件如此,國產應用軟件亦如此。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中國品牌與日本、韓國以及歐美品牌的差距正在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軟件的“服”力引擎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