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新聞聯播》披露,重慶市代市長黃奇帆1月4日在該市政府專題會上披露,目前該市的“8000萬臺筆記本電腦項目落戶重慶已‘板上釘釘’。”
該節目稱,“開年后重慶市政府的第一個工作日,黃奇帆召開專題會議,專題研究筆記本電腦基地建設,黃奇帆指出,8000萬臺筆記本電腦項目落戶重慶已板上釘釘。”
黃奇帆在該會議上沒有披露這8000萬臺筆記本電腦項目的構成情況。
去年12月26日,黃奇帆在我國臺灣企業英業達落戶重慶的簽約儀式上回答本報記者的提問時曾表示,在惠普、富士康2000萬臺筆記本電腦項目落戶重慶,以及英業達的筆記本電腦項目落戶重慶后,當地已經具備年產3600萬臺筆記本電腦的能力,加上富士康和英業達代理的惠普之外的產能以及自有品牌等產能,當地的筆記本電腦產能實際已達5000萬臺。
他認為,年產5000萬臺筆記本這一產能已經是國內第一大電腦生產基地。
重慶市經濟與信息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均不愿提及當地已經簽約的筆記本電腦產能外的其他筆記本電腦項目的情況,重慶西永微電子工業園的相關工作人員也選取了同樣的態度。
本報記者獲得黃奇帆去年12月21日在該市經濟工作會上的發言稿顯示,“今后4年,重慶將投入1萬億元,用于重點發展該市的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裝備制造和重化工行業。”在電子信息領域,其2009年的計劃是“全力推進惠普及富士康、廣達、宏碁、戴爾等筆記本電腦項目,總產能達到6000萬乃至8000萬臺。”
黃奇帆去年12月26日在評估當地筆記本電腦基地的影響時說,在英業達落戶重慶后(5000萬臺),重慶市未來幾年的筆記本電腦將形成6000億元的年銷售值。目前重慶市工業年銷售產值約為8000億元。
當地政府如何來承接這些巨型項目?本報記者1月11日獲得的這段沒有直接引用黃奇帆原話的視頻還顯示,“黃奇帆用一場大仗、一場硬仗撲面而來來形容(該市政府目前在這批筆記本電腦項目面臨的態勢)。他說,重慶市筆記本電腦基地具有重要意義,不是沿海筆記本加工貿易簡單的梯度轉移,二是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級電腦市場資源的再分配,新增筆記本電腦全球再定位。”
該節目還稱,“今年一定要保證征地拆遷,一定要保證今年新增拆遷土地1.2萬畝,保障富士康英業達的生產、生活和配套用地”……“還要采取訂單式培訓,完成1萬人招工和6萬人培訓任務,并圍繞整機項目展開筆記本電腦零部件招商,并在3年內實現70%的零部件本地化生產。”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法院的法官反而批評了Real公司,稱Real明知RealDVD很容易觸犯有關的法律,仍然冒險推出這款軟件,純屬“明知故犯”。 上周五,法院駁回了Real公司針對電影公司關于抵制RealDVD的反托拉斯上訴,法院稱此類情況早有先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