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IT業的頂尖公司微軟(Microsoft)的名字幾乎是人人皆知,當然還有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微軟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產品,包括Windows系統、Windows Server、IE瀏覽器、必應(bing)搜索引擎、Silverlight、Zune...在很多人眼中,微軟這個行業巨無霸幾乎是無所不能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近日國外博客Joe Wilcox撰文揭秘了微軟從2000年到2009年十年時間里未能實現的夢想,包括蓋茨擔任微軟CEO期間也未能成就的事情。以下我們就來詳細看看 Joe Wilcox眼中不一樣的微軟。
作為全球IT業的頂尖公司微軟(Microsoft)的名字幾乎是人人皆知,當然還有微軟創始人比 爾·蓋茨,微軟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產品,包括Windows系統、Windows Server、IE瀏覽器、必應(bing)搜索引擎、Silverlight、Zune...在很多人眼中,微軟這個行業巨無霸幾乎是無所不能的。但事 實卻不是這樣,近日國外博客Joe Wilcox撰文揭秘了微軟從2000年到2009年十年時間里未能實現的夢想,包括蓋茨擔任微軟CEO期間也未能成就的事情。以下我們就來詳細看看 Joe Wilcox眼中不一樣的微軟。
眼光長遠,短期實施
微軟在董事長比爾·蓋茨的帶領下提出了若干偉大的技術設想,而且這么多年的事實與發展趨勢證明了微軟當初都是正確的,但 不幸的是,沒有太多真正實現并將其帶入市場。現實情況是,微軟的管理層已經開始老化,并且其組織結構復雜,中層管理人員臃腫,以及公司內部的競爭體系等, 這些對于一個運行良好的成長型公司來說是很好的,但卻不適于管理一個成熟的市場。
有太多例子證明了微軟獨到的見解和長遠的眼光,但非常可惜最終一一“流產”,比如:
Ebooks——早在2000年的時候微軟就已經發布了電子書(Ebook)閱讀器軟件,但卻沒有堅持,結果最終是亞馬遜成就了電子書的設想,而并非微軟。
HailStorm——微軟一直擁有對消費者網絡服務很好的觀點,早在2001年并最早提出,但大約在一年之后該計劃終止。而時至今日,網絡服務成為了Facebook成功的秘訣。
Digital music——微軟很早以前就看到了數字內容的潛力,最開始關注的就是數字音樂這塊,比蘋果早了很久。不過微軟選擇失誤將數字版權管理與Windows系統相捆綁,而最終消費者關注的僅僅是數字化光盤中的內容而已,結果蘋果搶得了先機。
NTFS——對于數據存儲的重要性微軟早期的觀點也是相當正確,但它僅僅介紹說將打造Windows和Windows Server的中心,相反,亞馬遜將數據存儲到云中,最后微軟不得不急起直追。
Origami——微軟認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業用戶都希望能夠有一個小型且低價的平板電腦,并且預測合理的價格應該在 500美元以下,但是其合作伙伴都無法提供這種設備。依然還是蘋果于2007年發布了最適合用于觸摸控制的設備——iPhone,相信iPhone獲得的 巨大成功無人能夠否認。
比爾·蓋茨展示Origami設備
從2000年至2009年間,有許多由微軟發起的并很有遠見的項目,但微軟僅僅是開始,后來要不是取消計劃就是失去了最佳機會,太多的好想法全部化為了泡影。
微軟應該解雇所有的MBA(工商管理碩士)雇員
進入新千年的頭十年對于微軟來說應該是失大于得的十年,也是一個夢想破滅的十年,從2000年至2009年的微軟是一個 很值得學習的案例,它應該仔細想想為什么沒有一個公司愿意聘用過多的MBA員工,以致結構臃腫。而微軟在過去裁掉的5000名員工中應該包括95%以上的 MBA,而不應該是在生產第一線勤奮工作的好員工。我不止一次聽到過微軟的員工私下抱怨,公司的招聘只會重視是否有一個MBA學位或是律師學位。
之所以有這樣的個人看法,主要是因為微軟在2000年至2009年十年期間,并不缺乏業界領先的觀點和想法,所缺少的恰 恰是實施。一旦有人提出了好的想法或是意見,微軟開始將其推向市場的時候,剛剛開始就被阻止了,很簡單是由于一些商業或法律的原因。任何事情總是有一個共 同的趨勢,反復啟動、停止、重新調整、再開始進行...許多好項目就這樣最終被關閉了。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一些無聊的表格文檔處理上,一直停留在紙上談兵 而沒有進入到現實世界中來。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多次從微軟員工那里聽到過的,大多數技術決定必須要基于一些數據來進行判斷,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家公司會像微軟這樣投入大 量的花費給第三方分析研究調查,而微軟會將最終的數據和重點全部收集起來研究。這十年時間,微軟根據數據研究否定了的一些領先觀點和想法比比皆是。比如說 微軟兩個失敗的收購案例,Yahoo和YouTube,這都是依賴于眾多MBA人才們的數據分析和想法最終導致的。不久前,Google花費了16億美元 收購了YouTube,而早在之前微軟錯失了約5億美元收購的機會。
現在微軟的CEO鮑爾默曾表示,微軟隨后將進行有關收購或自行構建的分析以決定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來創建視頻流服務。 微軟推出了MSN Soapbox結果以失敗而告終。YouTube視頻站之所以現在流行于網絡,Google搜索巨大的流量推動力功不可沒,就單從搜索來說,炙手可熱的 YouTube就是對微軟最有價值的服務。
而想要以450億美元收購Yahoo的案例是微軟另一個過分強調數據分析的錯誤體現。微軟錯誤地認為只要與Yahoo合 并之后,其搜索所占份額將迅速在美國市場達到30%,甚至在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會更高。然而以同樣的推理應用于微軟的搜索,也會因為Yahoo搜索的合并 而消減掉很多,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搜索規模的擴大將有益于微軟提高搜索的準確性。從最近一期知名互聯網調查機構ComScore對搜索份額的調查報 告中可以看到,微軟的理由是有著根本性缺陷的,最新報告顯示,微軟的搜索必應(Bing)在一點點蠶食而不是立即擁有與雅虎搜索原本相結合的市場份額。與 此同時,Google將繼續擴大其搜索份額的領先優勢,并且已將其擴展到移動設備的網頁搜索當中。
過分依賴搖錢樹產品
按照MBA相同的邏輯思維下去,微軟應該沒有什么新創意出現,所有未來的創新都要與“搖錢樹”產品Office和 Windows相結合。微軟不斷擴大其服務器軟件服務,捆綁了越來越多Office軟件中的各種功能,積極開始于2003的發布之時。(博文作者Joe Wilcox認為這也是微軟的一大戰略,積極部署企業市場,依靠龐大的數據支持手機策略,能夠配合黑莓手機的電郵功能并非巧合,而是有利于Outlook 和Exchange Server功能,微軟采取了曲線戰略支持Windows Mobile的發展,讓蘋果和Google在手機市場措手不及。)
所謂創新是將注意力集中到用戶還并不知道什么是他們所需要的方面,蘋果公司一直在堅持這樣做。但是一邊要創新一邊還要留 意自己的競爭對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分心。微軟高層已經意識到Google將會是他們長期強大的競爭對手,但是微軟現在沒有搶占創新地位 而總是跟隨Google的腳步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微軟忽略掉一些研究數據或商業學校的常識從而取得的成功,Xbox就是很好的范例,這應該是微軟所進行項目的另一種模 式。微軟進入游戲設備市場是期望扭轉其多年的虧損情況,良好的管理決策和極具遠見的目光讓微軟贏得了投入的回報。當時在2001年有誰會認為,微軟將在短 短幾年的時間內趕上索尼游戲機的市場呢?同樣,Azure的潛力是微軟投資后可以獲得長期收益的,也許這種做法看來與各大商業學校的邏輯相悖,他們往往為 一些上市公司強調短期和季度目標。
短期的目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追求短期目標一直是微軟的一種文化,蓋茨很快建立了微軟的事業,制定了在不犧牲短期利益的前提下考慮未來5至10年的業 務遠景規劃。長期以來超前的技術規劃也成為了微軟的核心競爭力,并且這種戰略規劃讓微軟在1980至90年代成為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進入21世紀,雖 然考慮問題的長遠眼光依然存在,但MBA評估和法律因素的考慮掌管著太多了短期決策,以致于最終扼殺了很多富有遠見的想法。
回顧這十年,其中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在產品管理上出現了差錯,當時微軟在PDC2003大會上承諾了開發代號為Longhorn(就是后來的vista系統)將要實現的所 有功能,但稍后的2004和2005年又一直被擱置。這個問題就是想法太多但沒有足夠的短期執行所導致的。Longhorn其實真正是一款革命性的操作系 統,如果能夠按照想法在2005年發布出來,那么也許將會朝著與今天完全不同的技術領域方向去發展。幾乎可以斷定,微軟將在今后的很長時間里保證 Windows的計算和信息性相關聯,統治著離開網絡的開發世界,同時不斷打壓蘋果Mac的市場份額,以及減緩Google的進程。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曾在2005年對公司進行了重組,把一些商業和市場營銷的人提到了重要領導崗位上,包括新設立 了三名高管職位。與此同時,微軟的產品經理開始使用博客和一些社交媒體工具與用戶和愛好者們近距離接觸,并更好地將他們的及時反饋意見納入到產品的開發過 程中來。在2009年這項工作的質量大幅提升。但是套用蓋茨1995年的一本書的標題“在前進的道路上”,依然是曲折不平的。微軟需要大幅消減中層管理人 員,降低對MBA雇員的依賴,讓更多的技術怪才來掌管一些重大項目,并集中注意在長期的創新之上,而不是僅僅以短期的目標或是打壓競爭對手為目的。最后我 想說的是,微軟并沒有失敗,它只是暫時迷失了方向而已。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虛擬化克隆(Iomegareg;v.Clone#8482;)軟件能使消費者在Iomega硬盤上為自己的主電腦(常用電腦)創建鏡像,隨身攜帶,在世界上任一臺電腦上虛擬化運行。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李玲玲)全球數據保護領導廠商EMC(>>>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軟十年 多少偉大想法化泡影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