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Lenovo)2004年12月宣布收購“藍色巨人”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時,IBM員工、業內同行、銀行家和管理專家等無不深感震驚。畢竟,跨國并購大多以失敗告終,這一樁又怎能幸免?
這起涉資17.5億美元的交易史無前例。
在這起交易中,一家中國政府控制的企業,吞掉了全球領先的科技業務之一。一家從來只在中國國內銷售產品的企業,正嘗試轉型為一家國際公司,計劃把60%的產品銷往海外市場。
世界電腦市場上的“無名小卒”要接管一個頂尖品牌。
這起并購的不尋常之處,到如今才能完全看出。時隔5年,經歷了一輪經濟衰退后,這起并購仍是中國企業對外國品牌的唯一重大成功收購。
其間絕非一帆風順。自這項交易達成以來,聯想換了三任首席執行官。
在頭一年,新聯想選擇保留在IBM工作多年的史蒂夫•沃德(Steve Ward)擔任首席執行官,按照他的建議,把全球總部從北京遷到紐約。
這有助建立美國新員工對公司的信任,但也延緩了兩家公司的全球整合。
2005年12月,戴爾(Dell)前亞太業務主管威廉•阿梅里奧(William Amelio)接替沃德,出任聯想首席執行官。
又奮斗(尤其是美國的PC銷售業務)了一年后,阿梅里奧帶領聯想在2007年初實現扭虧為盈。該公司進而在當年8月正式宣告,已成功完成整合。
時任聯想董事長、在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前擔任聯想首席執行官的楊元慶自豪地表示,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前年營業額為30億美元的聯想,如今已是一家年營業額150億美元的全球PC公司。
但對聯想的考驗并未就此結束。該公司屢次嘗試在海外市場推出家用PC,均未獲得成功。聯想進入上網本市場的動作也相對緩慢,而2008年PC業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上網本。這一切導致聯想落后于臺灣競爭對手宏碁(Acer),后者此后突飛猛進,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PC廠商。
之后金融危機爆發。幾乎一夜之間,各大企業都不再購置電腦,令聯想海外業務元氣大傷。
在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虧損后,聯想又采取了一項果斷行動:2009年2月,楊元慶接替阿梅里奧,重新出任首席執行官,聯想聯合創始人柳傳志也重掌董事長之職。
聯想在第二財季恢復盈利,市場份額再度擴大。
目前可能還說不準聯想能否成為全球PC領頭羊。不過,在成功完成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收購,并安然度過了一場金融危機后,聯想已清楚證明了自身的應變能力。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至于瑞星是正義的化身還是有所私心,筆者不好妄斷,從用戶的角度來講,構成了侵犯用戶的知情權和隱私權,尤其是利用了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的權威性以及知名度。 筆者發現,從1月5日中午開始無論是使用百度(Baidu)還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危機之后五年之考 聯想證明自身應變能力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