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去年公布過一項“萬馬奔騰”計劃,即3年內,在大陸發展萬家連鎖門店。這計劃曾被大陸同行嘲笑后,鴻海后來不大談它。
不過,幾天前的消息稱,鴻海已重新調整計劃,并將在這個春天正式啟動。新計劃細節是:鼓勵旗下員工返鄉設點,采取加盟店模式,拓展三、四級城市市場:賽博數碼加速擴點;與德國麥德龍聯手設點、與異業結盟開設店中店;發展B2C電子商務。
新計劃顯然給“萬馬奔騰”填充了一些實際內容。讓員工返鄉設點,發展加盟店,有望為富士康打開三、四級市場奠定基礎,3年萬家的目標也許不算離譜。
讓旗下員工去開拓,有些討好心理。它迎合了目前“創造就業”話題,大概能讓政府喜歡。假如富士康能在前期資金、貨源、店面設計方面給予支持,或許真能迎來渠道的春天。
不過,筆者認為,上述計劃中的另一條信息,即借力電子商務,可能更是富士康長遠的策略。
筆者觀察到,去年12月8日,富士康悄悄推出了線上業務“飛虎樂購”,定位于3C產品的在線零售。不過,顯然不敢過于張揚,中文名字竟稱為“富士康工會網上購物樂園”。
原新蛋網(中國第三大IT領域B2C企業)一位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富士康對B2C業務覬覦很久了。早在2004年,它就想借一起并購進軍北美、大陸市場。當時它看上了美國3C電子商務企業新蛋,與后者談判多時。
“它口氣很大,一定要收購25%以上的股份。”上述高管說,新蛋對它的舉動有些警惕,后來雙方合作擱淺。
那時,富士康的夢想很美。除了賽博,2004年左右,它在深圳分別設立了數碼捷豹、鴻利多兩大業務。其中,前者側重上游關鍵零部件,鴻利多則定位于3C連鎖,但先后受挫。
對比富士康8年來的渠道策略,筆者認為,它已經歷了一個傳統渠道思路到現代電子商務轉變的歷程。但它似乎猶豫不決,以至于錯過了幾年來中國渠道發展的好機會。
不過,富士康拓展渠道的動作看來不可逆轉,長期躲在品牌背后,讓它備受規模化瓶頸考驗。這也是臺灣地區IT代工企業目前的群體困境。
上海蘇寧副總經理朱家桂認同這一觀點。他說,每隔兩年,中國3C零售業就會有一波動作,從百思買落戶開始,外資力量一直持續強化,而本土整合案也已有多起。至于富士康布局動機,他說,應該與大陸拉動內需的政策深有關聯。
而《第一財經日報》也獲悉,另一家臺企華碩,前幾天也緊急增資上海幾千萬元,設立了渠道公司,并將在2010年展開大陸拓展計劃。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在這10年時間里,微軟推出了Windows7,必應搜索,成功限制了MacOSX和Linux的全面普及。以下為微軟在過去10年所作的10件大事: 1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過去的10年間,盡管被谷歌和蘋果等公司搶了風頭,但微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