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陳伶帆)12月16日,Adobe系統公司公布截止2009年11月27日第四財季報告時稱,第四財季實現營收7.57億美元,同比下降17%;季度虧損3200萬美元合每股虧損6美分,去年同期為凈盈利2.46億美元合每股盈利46美分;不計特別項目,每股盈利39美分。
對比之前的財報,就可以發現,Adobe今年的財報一直在走下坡路。
第一財務季度財報顯示,Adobe利潤由上年同期的2.194億美元下滑至1.564億美元,每股收益由38美分下滑至30美分,跌幅為29%;營收下滑了12%至7.864億美元。第二季度財報顯示,Adobe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2.149億美元下滑至1.261億美元,跌幅為41%,每股收益由40美分下滑至24美分;營收下滑了21%至7.047億美元。第三財季,Adobe取得了6.97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的8.873億美元和今年第二季度的7.074億美元有所減少。
對財報的不盡人意的趨勢,Adobe稱,這是由于客戶削減了技術支出,季度營收和利潤才會下滑。
可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并非完全如此。客戶的需求固然是原因之一,然而,那僅是外因而已。內因更多在于Adobe自身。
Adobe Flash遭微軟蘋果谷歌圍剿
長期以來,Adobe Flash 在富 Web 應用方面始終起著主導作用,然而它的技術不可能再高枕無憂,至少有三家重量級公司,他們推出或支持的技術正在成為 Flash 慢慢前途中的陰影,他們是蘋果,Google,微軟,以及諸如 Mozilla 一類的開源公司。
微軟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出 Adobe 競爭產品,從 Silverlight 到 Expression,并漸漸蠶食 Adobe 的市場,不久前,微軟發布 WebsiteSpark 計劃,旨在扶持那些小型 Web 設計與開發公司,向他們提供免費的開發工具與服務器軟件許可。同時,微軟積極參與 HTML5 技術,HTML5 包含了向 Web 提供音頻,視頻,圖形等富媒體的標簽,而這些正是 Flash 最擅長的東西。
蘋果向來只喜歡自己的技術,他們拒絕在 iPhone(iPhone玩家論壇) 中加入 Flash 技術,盡管 Adobe 表示,他們正在開發能滿足 iPhone 要求的 Flash 版本,然而,Flash 缺席對 Adobe 來說一種痛。iPhone 令人目眩的成功說明,游戲規則制定者們可以不喜歡 Flash。Adobe對此極為不滿,這種不滿曾體現在了Adobe的下載頁面上:“由于蘋果限制部分技術例如Flash Player的使用,Adobe無法向您提供iPhone和iPod Touch的Flash。”早在去年就已有媒體說,iPhone遲遲未支持Flash播放器 Adobe和蘋果關系恐現裂痕。可蘋果顯然遲遲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分析師稱這已使其與長期盟友Adobe之間的關系受到了較大影響,這對盟友間的關系早就出現了裂痕。這具體體現在,去年Adobe推出了一個Open Screen Project(簡稱為OSP)聯盟,目前全球較大的手機廠商基本都和Adobe建立了合作關系,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LG、RIM、Palm、谷歌、微軟等,唯獨缺少了蘋果。
與此同時,Google宣布:Web 贏了!Google 一直推崇并鼓吹 HTML5 技術,甚至專門開發了基于 HTML5 技術的 YouTube,撇開 Flash,直接使用 HTML5 中的標簽播放視頻。他們在 Chrome 瀏覽器中加入了基于硬件的 3D 加速技術,并對 WebGL 提供支持,WebGL 是一種在網頁中實現硬件3D加速的技術規范。Google 還在3D在線圖形方面野心勃勃,不久前已在歐洲和美國分別申請了一份專利,這兩份專利預示Google 將在 Google 地圖的3D全景駕駛導航方面大顯身手,這種技術將脫離文件存取的局限,直接生成3D圖形,也無需Flash一類的插件的支持。
對此,Flash平臺的部門經理Adrian Ludwig承認HTML 5對Adobe是一種威脅,但他認為,Adobe一直在瀏覽器上有所創新,且已持續很多年。瀏覽器技術中的很多創新,都受Flash 技術的啟發。他同時認為,要讓HTML 5的標準最終統一,可能需要5到10年,從這個角度看,微軟谷歌蘋果都還不至于會很快威脅到他們。
由此可見,Adobe 面臨的真正問題是處在開源與閉源的夾縫中,比如Flash,它絕大部分是開源的,但并不徹底,Ludwig說,Adobe盡所能讓它開源,但有些編碼技術還存在限制,我們將盡力而為。不幸的Adobe,處在夾縫中而處境堪憂,Ludwig說,Adobe或多或少會受到沖擊。
產品漏洞曝光最多 成黑客攻擊首要目標
分析稱,在軟件安全方面,過去10年間微軟一直是黑客攻擊的主要目標,但今年,Adobe搶走了微軟的風頭,首次超過微軟位列榜首。其中,Adobe Reader今年被曝出45處安全漏洞,而2008年僅被發現14處,2007年為7處。據安全軟件廠商F-Secure的統計,當前近半數的攻擊所利用的都是網民最常用的PDF閱讀器Acrobat Reader。而基于web的PDF文件攻擊在去年前三個半月僅為128例,今年同期則上升到了超過2300例。
Adobe Flash雖不如Adobe Reader搶眼,卻也常被黑客攻擊,今年被曝出11處漏洞。據稱,駭客可通過操縱瀏覽器處理Flash檔的方式,造成訪客瀏覽使用者上傳內容的網站時涉險。
就在12月16日,最新版Adobe Reader和Acrobat又被爆出已被黑客利用的安全漏洞。
業內人士指出,在保證安全性方面,Adobe需不斷從微軟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安全專家們建議用戶臨時關閉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以避免受到攻擊。
而很早就知悉此事的Adobe卻表示無法修補,否則可能破壞許多網路上現有的Flash內容和應用程式。Adobe發言人回應:“Adobe向來建議,不應允許任意上傳或Flash (SWF)內容的附加檔,以免可能遭到濫用。Adobe已發表數種最佳措施建議與部落格公告,供網站開發者與所有人參考,以呈現安全的Flash內容。例如,本公司的Flash Player安全白皮書就詳細說明我們的模式。”
Adobe此舉的直接后果是招來了用戶的不滿。一位匿名的安全研究人員表示:“由于日前針對PDF的零日漏洞數量太多,使得大型銀行開始討厭Adobe了。”F-Secure 的首席研究員Mikko Hypponen 在今年四月份的RSA 大會上強烈建議Adobe Reader用戶轉換其它品牌的PDF文件閱讀器。
卡巴斯基高級反病毒研究員Roel Schouwenberg表示:“Adobe就是下一個微軟,他們都是很遲鈍的意識到自己的產品有多么大的普及率,作為行業代表,我們必須敦促Adobe努力改善軟件安全問題。”
而Adobe產品安全和隱私經理Brad Arkin表示,問題的根源是Adobe的軟件普及率太大:“考慮到諸如Reader和Flash Player這樣的產品在全球電腦的普及率已經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成為黑客攻擊目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專家們則稱,微軟也處于同樣的境地,而且很多方面仍然沒有改進,唯一的區別是這兩個企業對于安全的回應態度不同。
2002年1月,比爾蓋茨啟動了Trustworthy Computing 計劃,將系統安全作為了公司未來發展的首要問題。由于之前對于病毒及軟件安全漏洞的策略不佳,導致微軟不得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與負面壓力以及公眾輿論進行斗爭。
微軟首先提出了軟件開發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cycle)項目,用來將安全性融入軟件開發過程,隨后這一項目成為了行業標準。其努力程度值得稱贊。
現在輪到Adobe開始為它的軟件安全性努力奮斗了。
F-Secure的Hypponen表示:“微軟是補丁管理的模范,他們不得不那樣做。而他們真的做到了。現在Flash和Reader無所不在,而針對微軟系統進行攻擊越來越難,于是攻擊者們都將槍口瞄準了更容易攻擊的靶子。”
Hypponen和其他專家還認為, Adobe的補丁過程不如微軟迅速和安全,因此更加容易導致黑客攻擊。
斥巨資裁員
11月11日Adobe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材料中稱,公司計劃裁減680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9%,并為此次裁員支出6500萬美元至7100萬美元稅前費用,其中包括與關閉辦公機構相關的費用和離職金。Adobe CEO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正在應對圖像設計軟件需求萎縮對該公司業績帶來的影響。
2008年Adobe裁減了600名員工,約相當于員工總數的8%。
Adobe過去數年一直在裁減員工。
屢遭侵犯專利起訴
10月,美國新澤西一家名為Textscape的公司法院起訴了Adobe和Google。Adobe被起訴侵犯了Textscape一項與文本處理技術有關的專利。Textscape在1999年獲得該項技術的專利。Textscape在9月25日正式向加州北區的地方法庭提出了上述訴訟,要求Adobe公司支付相關的專利費用。
12月16日,Adobe與微軟蘋果等18家公司被一家名為BetaNet的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起訴,BetaNet稱這些公司侵犯了通過遠程系統使用計算機軟件的“遠程激活個人電腦軟件的安全系統”專利技術,這項專利編號為522134,于1993年獲批。BetaNet指出的侵犯該專利的軟件包括Adobe的Creative Suite、Acrobat和Photoshop等。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廠家自曝目前LED平板彩電與傳統LCD液晶彩電之間存在不合理差價5000元左右,而國產品牌砍去這部分差價完全有可能,若果真如此,國產LED平板彩電在價格上則優勢盡顯,業內人士也認為LED平板彩電是國產品牌實現對合資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遭微軟蘋果谷歌圍剿 Adobe面臨生死劫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