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美國電視連續劇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一個細節,在電視劇中往往好人都用蘋果電腦,而壞人都使用普通的PC機。這是為什么呢?簡單一句話,蘋果支付了大量的嵌入式廣告費。無可否認,蘋果在美國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在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復出之后,他帶領蘋果公司再次鳳凰涅磐。可是,在美國以外的市場,蘋果就顯得沒那么幸運了。
說中文真的很難?
“喬布斯”的名字在蘋果操作系統的字庫里居然沒有,當使用者輸入喬布斯的拼音時,出現的居然是“橋不死”和“橋不思”。
8月底,蘋果公司推出了其新一代操作系統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雪豹),顯然蘋果此時推出新操作系統是針對微軟新推出的Windows 7系統。不可否認,蘋果操作系統的安全性確實要比Windows好,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蘋果操作系統的使用者數量很少,而黑客又從來不愿意干沒有利潤的事情。
這次,蘋果新推出的操作系統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在本土化工作上做的要比Window 7差很多。比如,蘋果公司的創始人、現任CEO “喬布斯”的名字在操作系統的字庫里居然沒有,當使用者輸入喬布斯的拼音時,出現的居然是“橋不死”和“橋不思”的寫法,這個現象真讓人哭笑不得。除了喬布斯,倒霉的還有“法拉利”等名詞,但類似問題卻不會出現在漢化做得非常出色的Windows 7中。

除了操作系統之外,蘋果iTunes的本土化運作也遭人質疑。當用戶在蘋果網站上注冊時,雖然所有的提示都是中文顯示,但是在輸入人名、地址等信息時卻只能識別英文,也就是說你只能輸入“zhang san”,而不能輸入“張三”,輸入中文則顯示“無法識別的字符”。雖然iTunes的大部分界面都已經漢化,但很多出錯的提示卻都是英語。正是基于這些本土化的問題,筆者的一位同事放棄了給其父親購買新一代iPod nano的想法,轉而購買了一個國產品牌的MP3。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有很好的英文水平,可以完全看懂網頁上的英文,注冊用戶也還有一個大問題需要解決——用戶需要持有VISA、MASTER等信用卡發卡機構的信用卡,而且還需要用戶把信用卡賬號、到期日、安全碼等全部填寫上,雖然蘋果公司在網頁上標注有“蘋果會妥善處理用戶的信用卡信息”的提示,但是把賬號和安全碼放到網上顯然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在蘋果的App Store零售店上,針對中國的內容并不多,大部分軟件都是針對歐美用戶開發的,不僅沒有中文而且也不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
除了軟件漢化方面的問題,Mac OS X 10?郾6 Snow Leopard在軟件兼容性上也存在很大問題。例如新操作系統對中國用戶使用最多的網絡聊天軟件QQ和其組件的支持就非常不理想。經常在淘寶上進行網購的朋友在使用蘋果電腦時也會發現,在他們選定好商品想結賬的時候,往往他們的電子銀行支付系統無法在蘋果的操作系統上使用,導致他們不得不放棄這次購物或者改用Windows操作系統。不光是Mac OS X 10?郾6 Snow Leopard本身存在兼容性問題,蘋果的瀏覽器Safari也存在著與很多網頁不兼容的問題,當用戶使用Safari打開用微軟IE瀏覽器打開沒有問題的網頁時,常常會發現頁面變得面目全非。
iPod Touch這款產品被譽為是“MP4中的戰斗機”,主要是因為它功能強大,不僅可以播放視頻、音樂,還可以進行上網瀏覽,有點類似于掌上電腦。但是這款產品卻有一個對中國用戶非常不人性化的設計——沒有自帶中文輸入法。也就是說,當你用iPod Touch上網,看到一篇你感興趣的博文想回復留言的時候,你只能使用英語或者漢語拼音,沒有別的辦法。
還有,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開始使用FLV這種基于Flash的視頻格式,但是iPod Touch版本的Safari瀏覽器卻不支持FLV格式,這就意味著在3?郾5英寸的大屏幕上,用戶無法瀏覽像六間房、土豆網、悠酷這樣非常受歡迎的視頻網站。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如果你有上網收集素材的習慣,勸你也不要用iPod Touch了,因為它無法對圖片、文字、軟件、音樂、視頻進行保存,當然這可能是出于對版權保護的考慮,但這種做法卻非常不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一位長期關注數碼產品的記者朋友曾經對iPod Touch這樣評價:“蘋果只是把iPod Touch的菜單進行了簡單漢化就拿到中國來賣了。”或許用這樣一個比喻形容蘋果的做法比較貼切:當一位小伙子看到一個美女正要上去搭訕時,卻發現對方是金發碧眼的外國美女,滿嘴的洋文讓小伙子只能望而卻步。一個美麗的事物只可遠觀、不能近玩,因為不實用,這或許就是蘋果產品帶給中國消費者的感覺。以上種種問題,導致了眾多中國的消費者在面對蘋果產品時止步。
為什么中國不能與全球同步?
蘋果公司在全球的銷售體系中,把中國與朝鮮、越南、老撾等國家并列放在一起,屬于最不受重視的邊緣市場。
隨著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在中國首發或全球同步發售舉動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廠商已經把中國市場提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像惠普這樣的國際公司甚至會推出完全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產品。但是反觀蘋果,連最基本的全球同步發行都無法做到,更不要說在中國推出有針對性的產品了。雖然做到全球同步發行需要做漢化工作,需要走各種繁雜的審批手續,但為什么蘋果的競爭對手微軟卻可以做到呢?歸根結底來說,還是蘋果公司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
2007年6月底,iPhone在美國本土推出,它的外形和功能震撼了全球的蘋果粉絲,但是喬布斯的一句話卻讓中國人涼透了心——“iPhone暫時不會進入中國市場”。按照計劃,蘋果2008年才會進入亞洲市場,進入中國市場則是“暫無時間表”。但是中國粉絲們的熱情是高漲的,iPhone開始通過各種非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起初市場售價高達8000~9000元,是美國售價的好幾倍。但是由于iPhone在美國是與運營商捆綁銷售的,因此國內用戶的SIM卡是無法在iPhone上使用的。后來有人發明了卡貼,用戶只需要把自己的SIM卡進行裁剪配合卡貼就可以使用了,當然同時還要安裝特殊的軟件。但在安裝軟件的過程中,很多用戶的手機卻“變磚”了,也就是無法使用了。可見,那時想使用iPhone不僅要有錢,還要有膽量才行。
時間進入到2009年,iPhone要來中國的消息越傳越真實。終于在十一前夕,聯通發布消息iPhone可以預定了,但高昂的價格讓很多抱有希望的人再次傷心。iPhone 3G版手機8GB的價格為4999元,iPhone 3GS 16GB價格為5880元,iPhone 3GS 32GB價格為6999元,這個價格要比市場上非正規渠道進貨的產品貴1200元以上。
而且,進入國內正規渠道銷售的iPhone手機,還真是為中國市場特別“定制”的產品,蘋果公司居然把Wi-Fi功能去掉了。根據拆解過該機的人士透露,去掉Wi-Fi功能還是通過硬件手段實現的,也就是說手機里根本沒裝Wi-Fi芯片,所以無法通過軟件方式恢復。作為一款定位為“網絡利器”的手機,不具備Wi-Fi功能,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據業內人士分析,蘋果之所以把Wi-Fi功能去掉,是因為國內市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支持Wi-Fi就必須要支持WAPI(見注),蘋果為了不支持WAPI,就索性把Wi-Fi功能給去掉了。
蘋果公司怠慢中國市場,其根源是蘋果公司CEO喬布斯的想法。在全球知名廠商都試圖削尖了腦袋往中國這塊最具潛力市場里鉆的時候,喬布斯卻依舊躺在他加利福尼亞老家的床上歇著,腦海中沒有一點對中國的認識。喬布斯從沒有來過中國,而他的老朋友比爾·蓋茨,不僅經常來中國巡視微軟的工作,還在中國建立了微軟中國工程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在Windows 7的本土化過程中,這兩個研究院承擔了大量工作。
或許在喬布斯的腦海中,中國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落后階段,所以蘋果公司才會在全球的銷售體系中,把中國與朝鮮、越南、老撾等國家并列放在一起,屬于最不受重視的邊緣市場。按照蘋果的慣例,新產品最先在美國本土發布、推廣,接著是歐洲和日本,最后才是亞太地區。而且由于蘋果的亞太區總部位于新加坡,所以中國的市場地位更是被排在了東南亞之后。
正是由于喬布斯缺乏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造成了蘋果產品在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以iPod為例,在美國市場,蘋果MP3的占有率達到了73?郾8%,形成了完全壟斷的局面。反觀蘋果在中國的表現,由于國內MP3市場開放程度非常高,像愛國者、OPPO這樣的本土品牌產品不僅功能豐富、外觀漂亮,而且價格更符合中國市場要求,所以蘋果的占有率只有2%左右。
服務不能更負點責任?
這不得不讓花了比美國人更多錢的中國用戶生氣,憑什么中國用戶花更多的錢卻享受打折的服務?
產品質量再過關,也有需要售后服務的時候。在美國,蘋果產品保修的Apple Care計劃是提供上門服務的。而在中國——這個人力成本僅相當于美國十分之一的國家,這項服務卻被取消了。對中國用戶,蘋果只提供一年有限制的保修。在不能確認是不是產品質量問題時,需要用戶自掏腰包進行檢測,這與蘋果產品高昂的售價非常不相稱。
黃小姐是某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一位環境景觀設計師,在美術學院學習時就開始使用蘋果電腦,在校期間學習的軟件也大部分是基于蘋果電腦操作系統的。蘋果電腦在設計領域的普及度非常高,而且由于是主流機型,所以這一領域內的很多軟件也都針對蘋果系統進行了優化。最為突出的是,蘋果電腦在色彩的管理方面非常到位,也就是俗話說的顏色非常準。由于使慣了蘋果產品,畢業后被分配到某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黃小姐也想購買一套蘋果電腦放在家中,這樣還可以方便地把單位沒干完的活兒帶回家里做。兩邊都使用蘋果電腦,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系統不同而導致顏色方面出現偏差。但讓黃小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花錢以后麻煩卻來了。
11月3日,黃小姐準備到國美購置一套蘋果MacBook Air,她的預算超過1萬元。而這樣的價格,可以買到一臺頂級配置的PC電腦了。由于黃小姐之前已經對產品做了充分的考察,所以決定購買的過程并沒有出現問題,但是當她付完款開箱驗貨的時候,問題來了。由于是專業設計院校出身,黃小姐對顏色有著非常敏銳的洞察力,所以當售貨員把電腦打開之后,她就驚呼:“電腦顯示的顏色不對,怎么偏黃?”當時她就找來售貨員理論,讓售貨員給換一臺,這臺她不要。但是售貨員的回答讓她非常惱火:“售出的商品沒有質量問題,不能退換。”黃小姐反駁道:“怎么會沒有質量問題,顏色偏得那么厲害,沒有質量問題是什么問題?”售貨員解釋道:“有沒有質量問題,我們說了都不算,必須要送到蘋果公司認可的機構檢驗,如果他們檢驗出有問題,我們才給更換,這是蘋果公司的規矩。”為此,黃小姐特意給本報社打電話反映蘋果電腦的質量和服務問題。在投訴過程中,黃小姐非常氣憤地說:“我花了1萬多元買個電腦,還沒用就要去檢驗,而且態度那么傲慢,這個錢我花得多冤啊!早知道這樣就不買蘋果電腦了,如果買PC機,配置能比這臺高,而且價格還便宜不少。”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黃小姐只能請假去蘋果公司認可的檢測點檢驗。到截稿時止,蘋果公司還沒給出一個說法。
這不得不讓花了比美國人更多錢的中國用戶生氣,憑什么中國用戶花更多的錢卻享受打折的服務?在這里我們必須要提醒一下蘋果公司,雖然它可以在產品和軟件漢化等方面對中國市場漠視——畢竟做不做是蘋果公司的自由,買不買是消費者的自由,但是對于關系到消費者利益的售后服務,蘋果卻有責任做好本土化工作。正所謂入鄉隨俗,在售后服務方面蘋果不該享有任何特權。
早在2007年,蘋果的售后服務就曾被不少消費者投訴過。當時很多用戶的iPod因為故障報修后,蘋果公司不予維修,而是直接更換備件,但備件更換的保修期卻從一年縮水為三個月。還有消費者反映,蘋果公司為用戶更換的新機是翻新機。蘋果公司“以換代修”的維修政策混淆了“保修期”的概念,不符合中國的“三包”政策。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規定與原則,換貨后的“三包”有效期自換貨之日起應重新計算。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談判之后蘋果公司終于作出讓步,向消費者保護協會正式發函作出書面承諾:將就中國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作出切實可行的改進,逐一處理消費者的投訴,以更好地服務于中國消費者。之后不久,蘋果將保修條款進行了更改。這是蘋果公司少有的向中國消費者低頭的情況之一。
在中國缺乏親和力
像花梨這樣漸漸從死忠粉絲變為普通粉絲,甚至告別蘋果粉絲身份的人不在少數,這或許標志著蘋果中國銷售策略的失敗。
雖然蘋果如此漠視中國消費者,但在中國仍舊有一批死忠的蘋果粉絲,花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最初一批蘋果粉絲大多是設計師這類人。”花梨告訴記者,這與蘋果電腦優秀的圖形處理能力是分不開的。花梨說:“蘋果電腦卓越的外型設計,把用戶從普通PC像盒子一樣的外型中解放出來。慢慢蘋果電腦用多了,用戶也開始購買蘋果的其他產品,到最后幾乎就變成是一個蘋果的收藏家了。”
一提起蘋果,花梨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開始講起了蘋果追星路上的酸甜苦辣。“其實蘋果粉絲吧,也就是佩服喬布斯那種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蘋果在產品上所折射出來的創新性及時尚感,這種精神對設計師而言是最重要的。像前幾年,很多蘋果用戶自發創建了論壇,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還時不時搞個聚會什么的。實際上,只要你成了蘋果的用戶,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變成蘋果的粉絲,因為喬布斯就像個教主一樣,用他的蘋果精神把蘋果用戶變成了他的信徒。”雖然花梨越說越“文藝”,但從中可以感覺出他對蘋果品牌的熱愛。
“但蘋果也確實讓人很傷心。蘋果粉絲們之前上的那個論壇里有個斑竹(版主)得了重病,我們很多蘋果粉絲立刻把心擰成一股繩,大家想盡各種辦法去幫助他。因為大多數人是搞設計的,所以大家決定設計馬克杯進行義賣。這事搞得轟轟烈烈,有些粉絲還聯系了蘋果公司,想讓蘋果公司給這位斑竹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因為這位斑竹可以算是超級的蘋果粉絲。”花梨的神色有些黯淡,“但讓我們失望的是,蘋果對此事的態度極為冷淡。”
花梨還談到了蘋果公司做的讓粉絲寒心的很多細節。比如說,從蘋果的中國官網上,永遠看不到任何最新的蘋果消息,有些就是國外消息的鏈接,連翻譯都不屑去做。再比如說,蘋果在中國的維修是外包給其他公司的,所以服務水平很難保證。花梨說:“真的感覺用戶買了蘋果電腦以后,只能每天祈禱它不要壞掉,因為一旦壞了返修非常困難。”以前,花梨每到蘋果在美國發布新品時,都要熬夜看直播,就為了能先睹為快,然后第二天再頂著黑眼圈上班。但現在,也許是真的被蘋果傷了心,也許是選擇更多了,所以花梨也只是比較關注蘋果而已。嚴格意義上說,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死忠的蘋果粉絲了。花梨告訴記者:“我身旁的蘋果粉絲朋友,很多已經離開了蘋果,轉而投向其他公司的產品。”
由于蘋果對中國消費者的冷淡,像花梨這樣漸漸從死忠粉絲變為普通粉絲,甚至告別蘋果粉絲身份的人不在少數,這或許標志著蘋果中國銷售策略的失敗。如果蘋果仍舊不把中國市場當回事,那么也許當它有一天“醒悟”過來時,會發現一切已經太遲了。
還有一件小事似乎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蘋果公司在中國缺乏親和力。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全國的企業都自發捐款捐物,跨國公司微軟、摩托羅拉捐款上百萬元。看看蘋果公司捐了多少呢?0元。蘋果公司似乎在說,中國這里發生的事情,跟我有什么關系?
渠道再不整就來不及了
從2008年4月原蘋果中國區總經理葉朋離職后,該職位一直空缺了半年之久。
在過去的幾年中,蘋果中國區總經理的人選猶如走馬燈般不停更換,尤其是2005年中國區高管被集體開除的事件,更是在業內鬧得沸沸揚揚,對蘋果造成了極負面的影響。
2005年,進入快速擴張期的蘋果公司為了吸引營銷人才,以“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模式吸引到以李濱為代表的一批跨國公司管理和營銷人才。然而,就在新總經理上任三個月后,2005年的8月17日,以李濱為首的13名蘋果中國高管被突然告知,要么簽署辭職信并獲得一個月的工資補償,要么被直接開除。對這次事件,蘋果給出的官方說法是iPod銷售業績不佳。其實,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糾紛的主要焦點是銷售提成的計算上,中國區銷售人員計算的提成數額與蘋果公司總部統計的數額出入相差了20倍,這引起了中國區銷售人員的不滿并提起訴訟,從而遭到喬布斯的辭退。
自此之后中國區總經理一職就在不停換人。而且從2008年4月原蘋果中國區總經理葉朋離職后,該職位一直空缺半年之久。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看似誘人,實則危險的位置。
目前,蘋果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于銷售渠道的管理不善。之前由于銷售渠道混亂引發的各類矛盾,也讓蘋果被外界評為是“一流的產品、不入流的管理”。
在發達經濟體齊齊唱衰的今天,中國市場的開拓潛力明顯要大于發達國家,但是蘋果在中國市場卻表現不佳。出現這樣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位蘋果高層說過的一句話似乎比較說明問題:“蘋果中國的問題根源在喬布斯身上,他從來沒有來過一次中國,在他心中,中國市場甚至還不如馬來西亞。”在此之前也早就有分析人士說過類似的話。
其實早在2005年,時任蘋果中國區總經理的趙方曾想盡辦法,邀請喬布斯到中國來一次,但是最終也未能成行。
眾所周知,蘋果在中國采取分產品、分渠道、全國總代理的操作模式,就是一條產品線交付一家代理商進行全國總代,蘋果公司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代理商提供廣告宣傳以及軟性支持。這種代理的渠道模式,不能很好地接觸到終端消費者,因此蘋果對消費者的意見不能夠及時處理,導致消費者多次對蘋果的服務提出質疑。
由于對中國市場不關注,蘋果新產品每次在中國市場的投放都較晚,導致與其他市場的產品差價巨大。以iPod Shuffle 2GB版本為例,在美國,官方標價59美元;在中國,標價448元——中國市場比美國市場貴45元以上(2009年11月5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1∶6?郾828)。除此之外,中國香港的市場價格比中國內地低23%。這就導致很多中國消費者從國外或者中國香港購買iPod,由此造成了市場價格的混亂。在深圳甚至出現過“香港iPod購物旅行團”,組織消費者專程赴香港購買蘋果產品。面對這一狀況,蘋果的官方解釋是中國銷售的產品需要繳納17%的關稅。但是關稅并非是為蘋果公司獨設的,所有跨國企業都要交納,為什么其他IT廠商能夠做到在中國的產品價格低于美國市場呢?這還是要回到對市場重視程度的問題上。
得中國市場者 得全球市場
如果僅僅是因為喬布斯的傲慢而導致蘋果逐漸失去中國市場,蘋果未來將會怎樣?
早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就有大量國際廠商開始在中國投資或者合資建立生產廠和配套廠,積極在中國布局銷售。惠普就是在中國本土化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它的名稱甚至是中國惠普,而不像其他的外企一樣是某某(中國)公司。這幾年惠普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惠普對中國市場的深入理解。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快速成長,中國的消費者購買能力一點不比歐美等國家差,尤其是像MP3、手機這類消費電子產品,中國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仍在不斷快速上升中。
如果僅僅是因為喬布斯的傲慢而導致蘋果逐漸失去中國市場,蘋果未來將會怎樣?或許這對于蘋果的股東來說不是什么好事情。或許,蘋果終會因為在中國市場表現出的傲慢,而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全球市場惶恐不安,股市指數紛紛下跌。許多人憂慮重重,他們擔心這將給銀行業和新興市場造成不良影響,而此前珠三角500余家IT商戶抱團“西征”迪拜的項目--總投資4億元的中東#8226;中國商品采購中心(以下簡稱迪拜項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iPhone在中國為何“爛掉”?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