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多花1億美元回購聯想移動的行為,除了給兄弟公司分“紅包”之外,也是對“貿工技”的聯想的一次自我否認。當PC的利潤日漸微薄,面對互聯網、三網融合所帶來的沖擊,聯想不得不改變。
“以前我們選擇貿工技路線,是因為沒有資金、渠道和管理。”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說,貿工技只是中間的過渡,要想真正領先,聯想會不斷加大技術的投入。
關于貿工技的反思
竣工于2004年的聯想北研大廈,是聯想研究院所在地。八座大廈在勾連回旋、錯落有致中圍繞出一種曲徑通幽的布局。
但是,擁有這樣私家庭院式的建筑,聯想研究院仍被很多技術人士認為徒有其表。
一家PC廠商有什么技術嗎?確實是很多人的疑問,而這些年雖然聯想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創新和投入,但體現在產品上多是設計、功能等領域,未能觸及產業的核心,給人的感覺也是零散的,難以形成規模化的尷尬。
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年的“貿工技”和“技工貿”之爭。
創業之初,聯想是一家徹頭徹尾的高技術企業,聯想漢卡、程控交換機等曾領一時之先。但是爆發“柳倪”的貿工技之爭后,聯想最終放棄了技術,成為一家PC廠商,而沒有像華為、中興那樣以技術縱橫全球。
聯想研究院一位人士告訴CBN記者,其實當年貿工技的提出,只是基于當時的環境,現在聯想早已不提貿工技。
柳傳志回憶,1984年開始辦聯想時,最大的電腦公司是IBM,然后是DEC、王安、IGP,現在IBM PC業務已經賣給聯想,DEC、王安早已消失,但聯想已經成長為全球第四大電腦公司。柳傳志說,“碗里的飯”吃到嘴里了,才能開發“鍋里的飯”,DEC公司的垮臺就是“碗里的飯”根本沒有保住就開始忙著做別的,雖然想異軍突起,但其實力還不足以進入其他業務。
“以前我們老跟在后邊吃土是因為不會跑,現在我們不愿意吃土,肯定要往前趕超。”柳傳志說,要想做成一家偉大的公司,技術是絕對重要的,現在聯想有了充足的資金和技術,當新機會到來,聯想已經可以靠技術進入其他贏利模式。
“云”的機遇
在走訪聯想研究院的時候,CBN記者看到聯想推出的“云終端SMC”,這種被聯想稱為瘦終端的機器,沒有硬盤,終端用戶將自己的數據存儲在云端的服務器上,改善了企業的安全性等難題。
聯想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家推出云終端的PC廠商,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大量應用,但已經被國外的很多客戶所使用,包括北電網絡、聯合利華等。CBN獲悉,聯合利華已經與聯想簽署了價值6000萬美元的采購訂單,將大量采購這種終端。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TO賀志強告訴CBN記者,這個終端有一個特點,是用了一個終端的虛擬化技術,而不是服務器的虛擬化技術,它把終端的存儲通過虛擬化的技術模仿一個硬盤來操作,所有的數據都集中在后臺。
聯想研究院一位人士稱,現在這個瘦客戶端,只是聯想持續創新的一個延續,現在聯想的研究已經觸及底層,形成了虛擬化技術、數字家庭、移動通訊技術等三個平臺的研究。
過去幾年來,聯想已經推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技術和標準,比如數字家庭的閃聯標準就是誕生自聯想,而安全芯片、人臉識別、數字家庭等領域聯想也已經有了很多創新。
“以前PC是以終端應用為主,什么都在PC上去做,但未來會慢慢過渡到云計算。”聯想研究院副院長杜曉黎說,PC雖然還沒有死,但更多的新智能終端正不斷涌現,以PC為核心的時代即將結束。未來多種非PC的終端將大量涌現,而PC本身也將從現在的臺式機和筆記本向手持PC演變。“這將改變PC產業以及PC廠商的商業模式。”
上周,通過回購聯想移動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即被外界認為是聯想重新多元化發展的開始。
“我們將加強創新的投入,讓我們的產品有別于那些把PC做成大宗商品的競爭對手。”聯想集團CEO楊元慶這樣告訴CBN記者,1984年誕生于中科院,曾經爆發過“貿工技”還是“技工貿”之爭的聯想,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技術如此癡情。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芯片組業務方面Bergman指出,NVIDIA芯片組在AMD平臺上的出貨量份額目前約為43%,仍占將近一半,不過AMD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自家芯片組的完全壟斷。 AMD高級副總裁兼圖形產品事業部總經理Rick Bergma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