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芯片廠商英特爾最近成為業界焦點。作為一家美國企業,英特爾在11月5日在美國本土遭到起訴,被控以“行賄和脅迫”手段維持自身市場的主導地位。紐約州檢察長安德魯·庫默在一份83頁的起訴書中,指控英特爾阻止惠普、IBM等個人計算機廠商使用競爭對手AMD的芯片,觸犯了紐約州及聯邦反壟斷法。
此后僅一周,英特爾宣布與AMD和解,以向AMD支付12.5億美金的代價,換取AMD在全球范圍內撤銷所有訴訟,并簽署和解協議。在和解協議中,英特爾同意“不在競爭中使用破壞性戰略”。
對于兩大芯片廠商的和解,業界反應不一。部分人認為英特爾此舉為AMD及威盛等芯片廠商帶來了更多機會,而包括威盛和龍芯在內的芯片廠商則認為英特爾避重就輕,并沒有對其壟斷行為作出明確承認,并呼吁英特爾作出更多改變以換取以公平競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環境。
和解≠解決 英特爾需要做出更多改變
英特爾此番主動與AMD和解,意在緩解美國和歐盟反壟斷組織對它的關注。但從歐美相關機構對和解一事的表態來看,英特爾恐怕暫時還沒有脫離訴訟危機。如果英特爾在支付AMD巨款之后再輸掉官司,無疑是最壞的結果。
然而,與對英特爾的影響相比,業界更關注的是此事對整個芯片產業的發展帶來什么變化。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在1999年—2003年,英特爾與當時的后起之秀威盛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訴訟大戰,戰役結局是雙方和解,相互撤銷針對對方的所有起訴,并簽訂一份為期10年的專利交互使用協議。然而受五年訴訟拖累,威盛電子股價暴跌,市值縮水了六成多,此后雖重新走上軌道,但再也無力與英特爾正面抗衡。
不難看出,此次英特爾與AMD的和解,與6年前英特爾和威盛的和解在內容上并無實質不同,明顯的區別僅在于此次和解涉及賠償選項及英特爾“不在競爭中使用破壞性戰略”的承諾條款。這兩次和解都只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個體行為,是為了維持企業雙方的利益平衡,對整個芯片產業的發展并沒有直接影響,英特爾既沒有承認壟斷行為,也沒有對AMD之外的競爭對手作出承諾。
英特爾的做法招致了不滿。業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對于英特爾今后是否還會繼續壟斷行為,要“聽其言,觀其行”,做好長期準備。威盛集團全球副總裁、威盛電子中國區行政長徐濤17日在高交會期間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這么多年來,實際上英特爾的壟斷行為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和解的過程中,似乎并沒有看到英特爾對于自己壟斷行為的正式承認,也沒有看到英特爾承諾后面要做出什么改變。”
業界觀察人士則分析說,和解并沒有改變英特爾的壟斷局面,英特爾“不在競爭中使用破壞性戰略”的承諾也太過籠統,最終能否落實有待觀察。此外,AMD之外的其他廠商不能從這份和解協議中受益。更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和解很有可能使原來英特爾的一家獨大被“雙頭壟斷”的局面所替代。兩家合計,在整個CPU市場的份額合計超過了98%。如果說沒有和解之前,AMD還能夠充當反壟斷的斗士、對于英特爾能夠有所制約的話;那么在和解之后,這一對于英特爾最重要的平衡力量將消失。此外,如果英特爾和AMD因為商業利益達成某種桌下協議,則整個產業的不平衡力量還會持續加劇。
芯片產業發展呼喚公平競爭
芯片業位于整個IT產業鏈條的上游,對IT產業、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然而芯片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卻極為畸形,呈現英特爾一家獨大的局面,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的AMD和威盛對英特爾根本構不成威脅,因此無法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而畸形的行業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公平競爭導致的。在英特爾與AMD和解之后,威盛副總裁徐濤說,“我們希望透過這件事情能夠有所改變,因為我們認為CPU這個產業絕對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形成這樣的公平競爭環境,能讓整個產業更健康地發展,不僅對威盛有幫助,對于中國整體的芯片產業、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威盛是英特爾壟斷行為的受害者之一。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威盛近年來的低迷,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英特爾的反競爭行為。而國內另外一家企業龍芯,也因為英特爾等廠商的絕對壟斷地位,而在產業化的道路上舉步維艱。龍芯產業化基地負責人張福新曾對媒體表示,當初正是畏懼英特爾的專利大棒,他們才選擇了MIPS處理器架構,繞開了風險。但是,也正由此龍芯至今沒有進入主流市場,只能在邊緣徘徊。
因此,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成為芯片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那么,肩負這一任務的主體應該是誰?是業內企業還是政府組織?此次AMD接受英特爾單獨和解的事實提供了答案。AMD此前一直在全球范圍內鼓動對于英特爾的反壟斷訴訟,但卻在針對英特爾的反壟斷起訴發生一周后迅速與英特爾和解,無疑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沒有顧及公眾利益和產業利益。與之相反的是,在英特爾和AMD和解之后,歐盟委員會和紐約州總檢察長均表示,將繼續起訴英特爾。
很顯然,AMD和歐美發壟斷組織對與英特爾和解一事的態度截然不同,是因為兩者的站位不同。AMD代表自身企業利益,而政府,是公眾利益的代表。消費者利益以及產業利益,是政府決策的基本依據。盡管英特爾和AMD達成和解,但是芯片市場壟斷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對于消費者乃至整個產業潛在的傷害仍然存在,而這恰恰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及庫默堅持訴訟的原因所在。
這也給相關政府部門的反壟斷行為提供了某種借鑒,相關法律界和企業界人士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就在此次和解事件發生之后,上海中匯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撰文建議商務部對于兩者的和解進行反壟斷審查。游云庭律師指出:兩家和解,有組成卡特爾的嫌疑;而兩者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超過了90%以上,很有可能對于其他競爭對手如威盛、龍芯以及PC制造商的利益產生影響。
威盛的徐濤則呼吁更多的公權力介入,他認為“如果沒有全球各地區相關機構對于英特爾的調查和訴訟,我相信他們沒有辦法這么快達成和解,所以對于反壟斷工作,政府公共權力的介入還是很重要的。當然我相信英特爾在中國市場上也存在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希望有關部門也能給予相應關注,支持中國高科技產業形成更加積極、健康、有活力的公平競爭環境。”
而事實上,從目前的行業格局和發展態勢來看英特爾的壟斷行為對于國內芯片產業的影響已經凸顯。因此,通過對于反競爭行為的制止,打造更利于發展的產業環境成為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在這方面,歐盟和美國的相關機構的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鑒,相信已經引起了國內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賈琳曾任騰訊QQ用戶運營總監。據金山方面人士介紹,金山軟件看重的是賈琳在互聯網領域的經驗,并希望賈琳的加入可以給金山詞霸帶來更好的互聯網運作經驗。 據金山軟件方面透露,金山詞霸事業部空缺了4個月的副總經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