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 or Cut bait”(做還是不做,別廢話),這是一句對選擇前方道路猶豫不決之人的訓誡,它也同樣適用于軟件行業某些公司的決策。在IT行業的歷史中曾經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公司,諸如Lotus、WordPerfect、Borland等,由于拒絕將其戰略重點放在新的使用模式上,從而導致了公司的最終沒落。
現在,正是當初很好完成了操作系統領域內模式轉換的公司——微軟,卻拒絕將旗下那款恐龍級產品Office進行改變。微軟正在面臨其自身模式轉換的關鍵時刻,因為以Google為主導的云計算廠商,其發展蒸蒸日上,日益威脅到微軟的領導者地位。但微軟卻像許多公司在沒落前一樣,似乎完全沒有深刻感受到威脅的存在,也沒有對已經發生的變化產生足夠的重視。
我在使用了微軟發布的Office網絡版后感覺很失望,這簡直就是隨意拼湊出來的應用軟件,功能上殘缺不全。Office網絡應用(OWA)試圖要彌補云計算與單機應用之間的空白,但它只是簡單地在瀏覽器中提供了幾個非常有限的Office功能。雖然這個拼湊成的產品的確融合了CSS、AJAX以及較為靈活的格式排版等一些表面功能,但很明顯,微軟只想以此作為權宜之計,目的是應對Google最近發布的應用平臺,但微軟沒有真正從底層實現云計算。它對云計算的輕視最終會讓自己吃到苦果。
我們既不喜歡傻子也不喜歡吹牛的家伙。所以當微軟大肆發布進入云計算的消息,但隨后卻發布一些旨在保護其市場份額的產品時,我感到有必要對其進行提醒。OWA本身所擁有的能力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都讓我們懷疑微軟在開發過程中的專注度。更關鍵的是,通過提供非常簡單的服務來實現云計算,并借此平息大眾對它的批評,顯然是一種很無力的嘗試。微軟的高層也清楚,OWA中殘缺的功能包及其不完整的共享支持,只是為了填補公司只有單機版Office的空白。
其實它完全沒必要這樣做。微軟既擁有強大的數據中心,也擁有發布全功能網絡版Office的技術能力。如果它想要認真去做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對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進行全功能的免費網絡支持,最大程度地消除Google Apps對其產生的威脅。雖然該解決方案無疑會在短期內對公司Office軟件的收入產生不小的影響,但是在公司打破Google的威脅并重新奪取霸權之后,利益將是不可估量的。
相反,微軟現在恰恰選擇了一條讓獨立觀察家非常難以理解的道路,完全集中在PC應用上的行為是短視的。就像很久以前的WordPerfect,雖然其文檔處理能力很強大,但由于思維轉換過程慢,導致其很晚才實現對GUI的支持,而且支持方式既粗糙又漏洞百出。我們對微軟的這款Office網絡版并不看好,希望這次開發能為微軟敲響警鐘,是它重新思考并做出決策的時候了。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微軟早在2001年8月發布了該款瀏覽器,一直以來IE6都是最流行的瀏覽器版本,到現在為止也是一樣,IE7只有18.6%,IE8稍高一點為20.5%。 Web開發人員應該對此感到高興,因為現在使用Firefox上網的用戶已經比噩夢般的IE6>>>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