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于看好大陸的電子零售市場,全球3C代工領域規模最大的鴻海集團計劃聯合“全歐洲最大的電子賣場”——麥德龍旗下的Media Markt展開在大陸的3C店投資計劃。第一家雙方合作的Media Markt賣場將于2010年進駐上海,雙方的合資公司總部也將選址上海。 此外,鴻海還將依托子公司廣宇,利用其已投資的3C渠道商“賽博數碼”進行3C連鎖店的擴張。目前,“賽博數碼”在大陸已擁有約40家連鎖門店。而郭臺銘計劃投資百億臺幣,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在大陸開設超過萬家3C連鎖店,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其規模將遠超現在的行業龍頭國美和蘇寧。
欲打破格局毀譽參半
目前,大陸電賣場版圖基本已被國美和蘇寧瓜分,迄今為止,國美全國已有1300家店面,蘇寧有847家。業內人士認為,鴻海參與渠道競爭后,或可打破目前國美、蘇寧寡頭競爭的格局,對行業而言是個好事。然而對于鴻海在3C行業的發展前景,業內專家卻評價不一。有人認為“鴻海集團在代工業務上有優勢,如果由鴻海直接供貨,可將專賣店的成本降至最低。”也有人認為,“郭臺銘在大陸轉投3C渠道的成功概率未必很大”。
“投資百億臺幣,折合人民幣約20億元。按照郭臺銘的‘萬店計劃’,分攤到每家門店的不過20萬元,就算他再會省錢這事情也辦不成。”家電業界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表示:“國美和蘇寧平均每個門店的開店成本至少是300萬元。國美十年才開了1300家店,有的還是通過并購的方式,鴻海的這個計劃更可能是其擺出的一個姿態。此外,在國內主要城市,可用于建設大型賣場的商業地產也幾乎早被瓜分完畢。”
對于鴻海的“攪局”,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則認為:“3C市場在大陸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國美跟蘇寧前幾年都處在跑馬圈地的狀態,導致產品豐富性不夠。而鴻海制造能力很強,跟品牌廠商關系密切,加上資本雄厚,剛好利用這個機會進入大陸市場,占據以后的市場份額。鴻海的進入肯定會給國美和蘇寧帶來一定的壓力,這也是好事,會促進各方提高服務質量,產品價格上也會更實惠。”
渠道巨頭道“歡迎”
對于新對手的加盟,行業巨頭國美、蘇寧又如何看待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蘇寧電器總裁孫為民表示“蘇寧對同行向來不發表評論”。而國美集團副總裁李俊濤則聲稱:“我們歡迎競爭對手。”李俊濤認為,大陸的3C市場非常大,包括現在的3G手機,更新速度非常快,市場上有新的對手出現是很正常的,任何人加入都可以。“但關鍵要看它是否能適合大陸的市場、服務好大陸的消費者,要看消費者對于它的品牌、服務、價格和持續發展能力是不是認可。市場上也不是沒有失敗的先例。”
鴻海搶占電動車市場商機 矛頭直指比亞迪
另據最新消息11月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業界有消息傳出,電子業龍頭鴻海正在積極爭取與大陸自主品牌合作,進軍電動車供應鏈,矛頭直指與比亞迪。
消息還稱,鴻海已在大陸并購了制造電磁馬達的某知名企業,但鴻海集團對此不予置評。
有汽車業界人士透露,鴻海集團大舉在兩岸招攬高端人才,積極爭取與大陸汽車廠商合作的機會,切入汽車電子、乃至電動車領域的供應鏈,也是看中了大陸汽車市場的商機。
汽車業內人士指出,臺灣汽車廠商引進大陸汽車廠商產品的案例,除裕隆與吉利的合作案外,包括太子汽車集團的勝榮汽車與國奇瑞汽車合作,產銷奇瑞車型,三陽工業與廈門金龍集團合作在臺成立合資公司。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病愈后的陳志列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自主創業。1993年,研祥公司呱呱墜地。陳志列說,四重動力推他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一是生存壓力;二是深圳改革開放的熱潮;三是不愿意受制于人;四是國內空白的特種計算機市>>>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