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2007年,您做出制造和品牌分工的決策。為什么在這樣一個時點進行,之后的步伐和節奏又是怎樣把握的?
施崇棠:通常來講,做一個策略性的動作,外面都希望可以很快看到結果,但是非常急的話,一定會有問題,欲速則不達。有時候該先默默地,先把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做好,然后這個時候一出手的時候,就把它做對,這個時候反而是最省事的方法,這個也是精實的思維。
《21世紀》:代工和品牌的兼顧并不容易,那從策略上,你怎么讓代工方面變得相對獨立,而且是純粹的?
施崇棠:第一個是你有沒有這個決心,這是一個很明確的決心。你剛剛談的是戰術的問題,就是在這個過程里面,到底什么時間來做這些動作,這里面要有很多我要考慮的因素在里面。在什么樣的時間做分割,還有要很多的合作者,你不能說我很急,然后隨便亂找,這個都是影響長遠的很重大的事情。所以第一先把方向確定下來。
其實華碩做事情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突然,像你講的,我們的這個分割,之前兩年,華碩在整個事業群的組織,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分開。
《21世紀》:代工和品牌兼顧并不容易,它們往兩個方向去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確實有一些客戶的訂單會引起有一些沖突。像我們知道索尼,包括蘋果都把代工的單子轉移了。我不知道當您這個決定做出來了,關于這個事情有沒有一些改進,可以讓客戶把這個訂單完全放心地交給華碩。
施崇棠:就是為了讓客戶完全解除疑慮,才會做這樣的動作。解除疑慮還是要一步一步來,開始他們還是很擔心,所以在內部一定要想清楚。我感覺,從客戶的角度還是一步一步(接受)的,他們慢慢有這樣一個信心。
《21世紀》:現在華碩的節奏是怎樣的?經濟不是太好的情況下,2008年我們首次虧損,然后09年有提升,但是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會不會打亂原來的節奏?
施崇棠:節奏也跟現實有關。所以2008有一些狀況,讓我們的步驟比原來的確慢了一點,但是哪些該做的,我們還是先做了。所以目前來看,我覺得現在其實兩邊(指代工和品牌)都已經很清楚了。決策機制、整個內部的體制、策略的方向,即使是代工這個部分,這段時間一直在引進(新的合作者),他們也是一直在調整他們的體制。
基本功其實永遠做不完。你看像我們覺得我們自己做得不錯了,可是后來想,我們還是二流的公司,遇到這樣的金融危機,我們還不是做得很精實。現在節奏跟現實之間的確有考慮,你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要調整一下,這是必然的道理。
《21世紀》:華碩分為三家:華碩、和碩和永碩。那和碩和永碩的目標由誰來定?比如說2008年和2009年是您幫它們設定目標嗎?
施崇棠:大部分是他們自己定的。因為既然要分開,大家就有不同的價值溪流,也許都有不同的想法。舉個例子,像“巨獅”(理論),他們的“巨”到底跟別的公司有什么差異,他們可能擬定在不同的戰略空間里。在代工的部分,他們認為自己的創新力還是要比別的公司好,所以有些地方還是要追求附加價值,而不是完全地殺價。就像你們講的,大家是在這種混亂的戰爭中,都希望走出一條路出來。利潤越來越薄,那到底怎么走呢?是完全走PC呢,還是看PC方面有很多的商機?所以他們也有很多的想法出來。基本上,他們如果有一些不錯的想法,一些方向的時候,我們盡量站在鼓勵的角度。但是從專注的角度,真的分開了,就是分開專注了。
《21世紀》: 從現在來看,華碩未來基本上是和跟很大型的公司競爭。比如說我們跟Garmin的合作。我們知道諾基亞在2007年的時候收購了GNT,它也是看重了您現在看重的方向。未來的融合,您所知的布局,跟諾基亞和蘋果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華碩跟這些公司比起來,可能還是相對要年輕一些,規模相對來說小一些,那這個時候,我們要怎么樣趕上呢?
施崇棠:所以剛才講,戰爭的哲學是一致的。但是我們為什么跟Garmin結合,IPHONE為什么不會跟Garmin結合。就是您剛才講的資源,資源的運用之中,就包含你的貪欲。有的時候,你會想自己做,但是可能時間來不及。或者說,你也許這樣做了以后,搞不好人家是幾十年的功力,所以在這里面就有很多的拿捏。
這個問題不是很像《孫子兵法》嘛,所以在這個里面我到底應該掌控哪些東西,我應該掌控哪些要件,哪個時候我必須要結盟。當初秦始皇(統一)六國,都有各種方法來做,正確的是要怎么思考,才能夠掌握正確的要領。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江民科技正式發布年度新品KV2010,每年的江民新產品發布,都在技術上有所創新,例如KV2007的系統啟動前殺毒(BootScan)、KV2008的內核級自我保護、KV2009的沙盒技術。那么,江民此次發布的KV2010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施崇棠:華碩制造和品牌分工是戰爭哲學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