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AMD前任CEO魯毅智(Hector Ruiz)昨日撰文稱,英特爾對歐盟判決其妨礙市場競爭所做出的回應是在推卸責任,英特爾應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負責。
以下為全文:
在忠告英特爾管理層如何應對市場的巨大變遷時,英特爾創始人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曾經不無道理地說過:“你們的責任是:帶領公司走出歧路,使公司重歸正軌,并在新形勢下再現輝煌。”
然而令人遺憾且略感意外的是,英特爾似乎忘了這一忠告。盡管有大量證據支持歐洲、日本及韓國做出的反壟斷裁決,英特爾仍然拒絕尋找一條新徑,讓自己可以在競爭及創新的新形勢中再現輝煌。
歐盟委員會本周公布了多達數百頁的證據以支持其判決,即英特爾非法迫使其客戶抵制AMD生產的處理器芯片。而英特爾的反應則未免令人失望。一份四頁媒體聲明顯示出——據我所知,這是英特爾首次公開談及其行為背后的事實——英特爾顯然已經全盤接納了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建議:“事情不在于成敗,而在于如何推卸責任。”
看看英特爾是如何開脫于責任的:
1、英特爾認為,歐盟委員會“帶著成見進行調查,以期改變競爭結果。”英特爾聲稱歐盟的判決存在偏見,但該公司提供了什么證據支持這一論斷?沒有任何證據。歐盟做出該判決顯示出何種動機?并無任何動機。因為英特爾知道,每個人也都知道,歐盟完全沒有理由帶著“成見”去調查美國兩家競爭對手的行為,而這兩家公司均非歐洲電腦廠商。
2、英特爾聲稱,“歐盟委員會將大部分證據視為保密材料,英特爾無法對這些指證進行公開的詳細解釋。”但事實是,英特爾要求對這些證據進行保密。舉例來說,歐盟委員會的裁決聲稱,一位未具名的英特爾高管在寫給同事的郵件中提到,某電腦廠商“惟利是圖”。如果英特爾希望公布真相,那么該公司是否會允許歐盟委員會透露其判決里援引的寫信高管的姓名,以及郵件全文?
3、英特爾在一份媒體聲明中表示,“歐盟委員會過于依賴根據初級員工的往來郵件做出的推測。”這是典型的壟斷者自衛方式,藐視任何反對意見,哪怕是英特爾自己的員工。這一證據鐵證如山。不過,即便如此,如果英特爾對證據秘而不宣,我們該如此評估英特爾對其未具名員工的描述?
4、英特爾聲稱,“規模大實力強的OEM貼牌廠商使英特爾和AMD倒戈相向。”將責任推卸給員工后,接下來就是其客戶。不過,請告訴我,OEM廠商的這份內部陳述聽上去,是否像出自一家強大到足以牽制英特爾的公司之口?這份陳述里聲稱,使用AMD的處理器芯片將招致英特爾的報復,“并且有可能是非常嚴厲而持久的報復,將牽涉到所有產品線。”
5、英特爾表示,“AMD曾拿出過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并悉心經營,也因此實現了極大成功。但現在AMD未能良好運營,無法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這限制了AMD使之在與英特爾的競爭中落敗。”責備受害者這種做法并不新鮮,但既責備受害者具有競爭力,又責備其缺少競爭力,則完全是在扭曲事實。事實是,英特爾的不端行為破壞了整個微處理器市場。誠如歐盟委員會所下的結論,根據全面調查及無數頁的文檔,再加上證人的證詞,最終判定“英特爾的行為破壞了競爭格局,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并阻礙了創新。”
一直以來,英特爾都是全球領先的創新者,該公司在未來仍然可以保持這一地位,前提是其領導層認識到一個簡單的事實。
正如奧巴馬總統反復重申的,現在是“肩負起責任的新時代”——在商業領域尤其如此。英特爾越早承擔起相匹于其未來前景、往日榮譽以及當前聲望的那份責任,并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那么競爭帶來的全部好處將能越早體現。受益的將不僅僅是IT業和電腦廠商,還包括全球各地的電腦用戶。(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昨日晚再度爆出傳言稱,微軟有意收購英國一軟件公司Autonomy。后者股價受此傳言影響大漲5.6%。 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昨日晚再度爆出傳言稱,微軟有意收購英國一軟件公司Autonomy。后者股價受此傳>>>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