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誕生在“中國硅谷”北京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一個是靠在山東做房地產起家的企業。看似毫無交集的兩家企業因為資本走到了一起。通過巨資投入,泛海集團成為聯想控股第三大股東。在資本市場接二連三上演“山鋼合并日鋼”、“中糧入股蒙牛”等“國進民退”大戲時,泛海集團和聯想控股卻顛覆這種“常規”,上演了“民進國退”的典型一幕。
國資仍是最大股東
聯想控股與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昨日正式宣布,作為聯想控股股權掛牌期產生的惟一一家符合條件的受讓方,泛海集團成為聯想控股的第三大股東,持股29%,交易價格為27.55億元人民幣,都為現金交易。
泛海集團未進入之前,國科控股占聯想控股65%的股權,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占35%。此次股權轉讓后,國科控股占36%,仍然是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占35%,泛海集團占29%。
“聯想控股29%的股份還不到28億元!”很多人在得知此宗交易的金額后發出這種感嘆。按此計算,整個聯想控股作價應該是100億元左右。不過,單單一個聯想控股旗下子公司聯想集團當下的市值就達300多億元。于是,業內發出“聯想控股資產是否遭賤賣”的質疑。
對此,國科控股總經理鄧麥村解釋,27.55億元這個價格是按照國家國有資產轉讓規定,經過嚴格資產評估程序來確定的,并不單單由個人定價。議價報表、定價過程也不是國科控股及聯想控股能操控的。
國科控股是“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的簡稱。該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代表國家出資,是國有獨資公司。持股企業的產業結構以高技術產業為主,聯想控股創立初期,得到了中科院20萬元投資。
據悉,為促進高技術產業規模化和院所投資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中科院積極推動院、所投資企業引入包括資本、管理、市場營銷等在內的優良社會資源,實現股權多元化,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提出至2010年院、所投資企業中,院、所持股比例降至35%以下的改革目標,至今已歷時6年。根據這一精神,聯想控股股權注定將發生改變。出售聯想控股股權,只是中科院將旗下“企業股權社會化計劃”的一部分。
昨日,“IT教父”、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對國科控股表示深切感謝:“沒有中國科學院,聯想創業者們就不能走到這條路上,前幾天我們在向路院長和科學院領導匯報的時候,他也再三向我們表達,‘今后我們還是聯想最大的股東,在你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照樣會伸出援手’。”
聯想的“民企”藍圖
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旗下有五大板塊,分別是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神州數碼,以及聯想投資、弘毅投資、融科置地。2001年聯想成功分拆,聯想控股在風險投資、股權投資以及房地產領域進行探索拓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2004年起,柳傳志就將工作的重心放在聯想投資、弘毅投資、融科置地的發展及上市方面。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聯想到底是不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界定從廣義上看,非國有獨資企業均為民營企業。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占聯想控股35%的股權,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聯想控股是一家民營企業。全國工商聯的榜單也告訴我們,聯想控股是一家民營企業。聯想控股連續十年蟬聯規模民營企業冠軍。不過,中科院的國資背景,讓聯想控股很難與“民營企業”四個字聯系在一起。
“在國際上,可能很多的客戶認為聯想控股是一個國家控制的公司。”柳傳志表示,“我記得在聯想控股并購IBM PC不久后,我們在美國國務院有一個大單,后來美國的某一位議員說聯想控股是一個由中國國家控制的公司,結果這個單撤銷了。”
柳傳志強調:“泛海加入以后,更能夠從股份角度說明聯想是一個全民營的企業,我相信從這個角度來講,對‘lenovo’品牌在國際方面的業務是有好處的。”
聯想控股和泛海集團將在房地產項目及某些門類的投資項目上進行合作。在引入泛海集團后,聯想控股今年年底會有一系列新業務出現。易觀國際首席運營官楊彬認為,這是聯想控股多元化戰略的一步棋。聯想控股一直在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引入泛海集團會使得其股權結構多元化,這對其獲得一些行業的資源有幫助,“比如泛海集團在房地產、金融、能源、投資方面有優勢,這有望讓聯想控股獲得這些行業的資源”。
泛海集團在煤化工方面頗有經驗。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吳亦兵表示,清潔能源或能源的清潔力量是聯想控股重要的投資方向,煤化工也是聯想控股關注的一個方向,這個方向一定與泛海有合作,但不僅限于該領域。有媒體報道,未來五年聯想控股將投資100億元于清潔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此外,聯想集團也將不再僅做PC業務。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紹鵬表示,“現在要去嘗試一下新的業務”。聯想集團目前看好三個領域:移動互聯網、數字家庭和云計算。
而針對于聯想控股上市一事,柳傳志表示,將通過子公司先上市、控股公司再上市的方式進行整體上市,而上市地點將選擇香港。不過他同時表示,如果未來A股市場能在機制上發生變化,將為公司上市提供更大的空間。
民營地產“大款”要進入制造業?
9月4日是聯想控股29%股權掛牌的最后一天,而泛海集團是其惟一受讓方。從8月初的招標標準中就不難看出,國科控股尋找的“買家”就是泛海集團。
中科院要求,受讓方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40億元,2008年度資產總額不低于35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100億元,近三年平均凈利潤要超過8億元,主營業務范圍應包括金融、能源和房地產三個領域,在上述三個領域的直接投資額不低于20億元,且至少在一個領域須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而泛海集團完全符合這些要求:注冊資金41億元,主業也正好是金融、能源和房地產等,2006年在A股上市。
此外,柳傳志還透露,他與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早已相識,并是多年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聯想控股與泛海集團這次“牽手”絕非偶然,也并不是一紙招拍掛公告能解釋的。
那么,泛海集團又看上了聯想控股什么“優點”呢?
泛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盧志強表示:“聯想控股擁有良好的信譽、雄厚的實力和優秀的管理團隊,我們長期看好聯想控股未來的發展。相信這次戰略性的合作將給各方帶來新的價值,為企業提供更為強勁的成長活力,并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新一輪的競爭合作中實現新的發展和崛起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分析,成功入股中國最知名的科技投資集團,后續的連鎖效應不言而喻。宋泓同時提出,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的暴利是有目共睹的,財大氣粗的房地產企業非常多。這種現象也讓國內許多制造企業偏離主營業務,紛紛投入房地產行業,“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阻礙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也說明了我國制造業存在一些問題。
“金融危機來臨后,我國許多制造企業面臨不少困難,如果類似于泛海集團這樣的擁有大量資本的房地產綜合企業能把資本投入國內制造業,不僅能夠解決制造企業的資金困難,幫助其盈利,資金流向像聯想控股這種高科技企業后,還有助于整個制造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行業的技術水平也將提高。”宋泓強調。
宋泓認為,在樓市不明朗時,國內部分地產綜合性企業擁有大量閑置資金,這些公司也完全可以像泛海集團一樣進行多領域的投資。他認為泛海集團入股聯想控股比較明智。
聯想控股“民進國退”是個例
聯想控股和泛海集團的“聯姻”引起了業內普遍關注。
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非常贊成柳傳志的觀點,他認為,這一股權轉讓有益于聯想集團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國科控股將其持有的聯想控股29%股權轉讓給民營機構泛海集團,將降低國有股在聯想控股中的比例,這對于其子公司聯想集團而言,國有股的比例也將降低。
“聯想集團在海外的一些招標中,有時會被認為與中國政府的關系密切,其國有股比例的降低將讓它受此影響少一些。”曲曉東說。
不過,在宋泓看來,這個理由不足以支撐聯想控股出售29%的股權給泛海集團,若柳傳志和聯想控股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聯想的國際化“非常不明智”。
“不管是中國的民營企業還是國資企業,在海外收購、尋找訂單等都會有類似的尷尬局面,很多情況下民營企業都會被外國客戶、合作方認為有國資背景,而喪失很多機會。所以即使聯想控股完全民營化,這種尷尬局面也不會一時得以解決。”宋泓表示,“單純把企業身份由國企變為民企毫無意義,國際化的防范并不是去‘ 國有化’就能解決的。”
飛象網CEO項立剛也表示,在國有資本紛紛有所動作、“國進民退”的大背景下,聯想控股引入民營資本只是一個企業行為,目前資本市場調整的大趨勢還是國資占主導地位。“不過,聯想控股大股東中科院對其影響太大,即使引入民營資本,它的經營思路仍然給人國企的感覺。 ”項立剛強調。
此外,專家們還認為,此輪調整的確有利于國有企業,政府投資比較集中,所以業內出現了許多“國進民退”的聲音。但事實上,民營資本以及外資在資本市場也很活躍,只不過被國資給掩蓋了。不過,目前市場上主要調整還是由國資主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立群曾表示,十大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重要內容就是進行企業自發的兼并和重組。而目前在某些行業內,如鋼鐵、有色金屬等已到了不得不調整之時。在更多的領域,相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國有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而民營企業則因為它的規模比較小、資金實力比較小,進入這些行業可能相對來說困難就大一些。
泛海入股聯想
四大焦點問題
聯想控股被估值100億是否合理?
有分析指出,由于聯想控股旗下聯想集團目前的市值有300多億元,聯想控股占其四成股份,僅此一項就意味著聯想控股至少有120億元以上的資產,卻為何作價100億元?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表示,不能按照市值來評估聯想的控股價值:“因為市值一直高低起伏變化很大,這兩年來,聯想的股價曾經很低過、也很高過,所以評估事務所沒有按照市值作為作價標準。”而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志強表示:“價值是公允的,泛海是認可的。”
國科控股出讓股份賺來的錢怎么花?
中科院國科控股向泛海集團出讓股份獲得27.55億元,這么大一筆錢要如何使用呢?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國科控股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鄧麥村透露,此次泛海集團入股聯想控股,全部是現金交易。按照國務院2001年對中科院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的批復,“第一主要用于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孵化新的高科技企業,第二是用于中科院高科技人才的培養”。
聯想控股何時何地如何上市?
聯想控股曾表示引入泛海集團資本后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上市,而今泛海資本已經進入,那么聯想控股將何時上市?何地上市?如何上市?
柳傳志表示,聯想控股上市是板上釘釘的事,絕對不會含糊。“這主要是因為上市可以募集到更多資金,使我們能夠有更好的運作,且對我們的管理層團隊長期激勵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柳傳志表示,聯想控股的上市順序一定是子公司先陸續上市,且這些子公司很有成長性,然后才是聯想控股上市。不過他也表示:“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在中國可能不允許母、子公司同時上市,現在香港的股市規定是可以的,但我非常希望在這幾年中國的政策發生改變,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一個更寬裕的選擇。”此語可能意味著聯想控股將以香港為首要目標謀求上市。
誰代替柳傳志接掌聯想控股董事長?
柳傳志一再強調自己擔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是“站好最后一班崗”,這是否意味著柳傳志圈定了繼任者呢?而聯想控股五人董事會中惟有朱立南年紀最輕。這是否意味著朱立南就是聯想控股未來的掌門人呢?
柳傳志表示,自己擔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是有一個區間的。“我們已經確定了一個方案,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我繼續擔任董事長,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我離開。雖然不能確定未來繼任者到底是誰,但這個人選的標準我可以說。”柳傳志強調這個人要認同聯想的價值觀,認同聯想的方法論。也就是說這個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強烈的進取心,目光高遠,求實進取。同時在業務方面要善于學習。“我們從事的都是我們從未做過的事業,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帶領聯想。”柳傳志強調。(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昨日下午,英特爾在北京發布了三款高性能的臺式機處理器:兩款英特爾酷睿i7處理器及一款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敘在會上指出,基于鐘擺模式(Tick-Tock)產品發展戰略,英特爾始終致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顛覆“常規” 聯想邁入民營資本主導時代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0597.html